已在新浪城市频道专栏发表
一、民族旅游开发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地区旅游吸引力的逐渐凸显,我国的民族旅游也呈现出日益火热的发展景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民族旅游是指以参观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民族旅游在开发伊始便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1、旅游资源的异质性和独特性
民族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或土著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由于少数民族一般人口规模较小,分布集中,因此民族旅游资源亦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和异质性特征,民族地区相比于其他旅游地,较易形成具有垄断性的旅游品牌。
2、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脆弱性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偏远的西部地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些地区曾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文化与自然生态较为脆弱,抗外来干扰能力较差。目前,一些民族旅游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民族文化的庸俗化等现象,就是没有认识到民族旅游的这一特征所造成的后果。
3、对当地社区的较强依赖性
民族旅游是依赖于民族生活社区而生的,其实质是对当地居民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理念的演绎,这也决定了民族旅游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旅游具有更强的社区参与性特点。脱离了当地社区的参与,民族旅游就将失去真实性和实质意义。
4、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后发性
由于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偏远地区,其所处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开发程度和居民文化程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不仅使得民族旅游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减少贫困、发展经济、促进发展等期望功能,同时也决定了民族旅游开发建设的特殊性。
二、民族旅游开发的困境
近年来,在我国内蒙古、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集中省份,民族旅游业都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先进规划理念和正确理论指导在某种程度上的缺位,大部分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还基本上处于自发且混乱的状态,因此引发了众多的问题与矛盾,使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1、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产业,除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之外,还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因此,许多民族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业,不顾当地自然环境极其脆弱的客观现实,在没有任何环境评估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随意扩大可建设用地范围,大规模兴建城市化的宾馆、酒店和度假村等设施,严重改变了民族地区的生态肌理,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和旅游吸引力逐渐下降。
2、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旅游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以及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前者加速了外来主流文化的入侵,从一方面来说,扩大了民族地区的社会开发程度,当地居民拥有更多接触外来文化机会,但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对外来者的盲目效仿,严重导致地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情逐渐被冲淡、同化甚至消亡;就后者而言,不当的民族文化“商品化”进程则有可能带来民族文化的异化和庸俗化,当民族文化被包装成以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品,并被拉上舞台一味去迎合游客的娱乐口味的时候,其真实性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都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找到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的平衡点,是困扰许多民族旅[FS:PAGE]游地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3、现代旅游舒适要求与当地经济条件落后之间的矛盾
对于现代旅游来说,良好的可达性、便捷的交通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舒适的旅游服务设施,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由于民族地区一般还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对外交通不便,导致许多民族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而仅局限于与一些专项的旅游群体之中,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当地社区自身的开发建设能力有限,许多地区都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开发旅游,致使民族旅游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当地社区,政府、旅游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渐凸显,成为困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不同尺度民族旅游开发的规划之道
北京im电竞官网旅游景观规划院在长期的规划实践中,编制完成了多项民族地区旅游规划项目,无论是区域性的产业发展规划还是单体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项目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做研究型规划,广泛关注国内外最先进的相关理论,并深入探求民族地区的发展历史与旅游价值,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区域性规划:整体保护与品牌塑造
区域性的民族旅游规划,是针对一个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宏观把脉,一方面应着眼于保护基础上的旅游开发框架的构建,即在合理的开发强度和开发布局下,提出“资源—产品—项目—市场”的合理配套,以此规范已有和未来的旅游开发行为,引导整个区域的旅游开发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达到开发与保护并行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注重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深入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潜质,提炼精确的发展定位和品牌形象,从而确立长久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规划实例:达孜—拉萨河畔的林卡盛宴
达孜县是拉萨的近郊县之一,距离拉萨市区仅25公里,素有“拉萨东大门”和“拉萨后花园”之称。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达孜的旅游资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宗教资源品质较高,境内的甘丹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寺,扎叶巴寺则被称为拉萨的灵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二是乡野生态环境优良,拉萨河穿县域而过,形成了大面积优美的高原湿地景观,与两岸的乡村、田园相互映衬,构筑了达孜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基底。据此,我们确定了达孜“以宗教文化探源为特色,以城郊休闲旅游为重点”的开发主题,划定了“一心•两廊道•四组团”的空间布局,并把达孜的旅游目标市场锁定为拉萨市民城郊休闲市场和拉萨到访游客市场两大部分。
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规划除了提出宗教朝圣旅游的系列开发建议之外,重点是挖掘、展示和体验“林卡文化”,把藏民“过林卡”(即在自然环境良好的郊野地区进行休闲)的习俗进行主题化包装和深度演绎,着力塑造达孜“拉萨林卡盛宴”的特色品牌:一是,通过“五大公共项目”,勾画出达孜生态保育和景观提升的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营造适合城郊休闲的大环境,力求改变目前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不良趋势;二是通过“四类经营性项目”,构建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林卡度假村体系,在社区参与的基础上,推动达孜藏乡民俗文化的全面开发和多元演绎,改变目前达孜旅游“文化内涵少,社区参与少,内部同质化发展”的局面。
同时,规划还详细提出了各类旅游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建设位置,并划出了严格的建设控制区,给出了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与建议,保证了旅游开发可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FS:PAGE],从而推动达孜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达孜旅游空间布局及重点旅游产品规划
芒康康巴风情道资源分析与分段设计
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产业园空间布局及重点项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