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次进藏,9个主题,分享西藏不为你熟知的那一面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0
  • 点击次数:810

       

开场白主题1:机场:43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邦达机场 3

主题2:教堂:穿着藏装唱颂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5

主题3:盐井:澜沧江水的味道——红盐和白盐7

主题4:天堂:大山大江的地方——最美的昌都8

主题5:温泉:天之高,水之暖——西藏大大小小的温泉池9

主题6:活佛:活佛给的红绳和包治百病的灵丹11

主题7:朗玛: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13

主题8:手工:八角街外的纯正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16

主题9:林卡:过林卡、耍坝子和居家18

结语19


      开场白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年去了9次西藏。

有人觉得很羡慕,有人觉得很辛苦。

但是,对我来说,彷佛成了一种习惯。

如果隔一两个月没有去,心里就会很想念。

想念那里的阳光,那里的风,那里不标准的普通话, 那里摇着转经筒的老人,那里带我们到处去玩的朋友。

好在,未来的一年,还要若干次地去。

我想这是一种缘分吧!

平时也零零碎碎地写过一些心情, 却没有认真地通览这一年在西藏留下的印记, 和西藏给我的那些触动。

到年末了,而且又启动了拉萨旅游规划的项目,因此, 决定好好整理一下,发一个帖子, 和大家分享西藏那些真善美的故事。 我希望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照片和文字,一些不一样的印象。 我会标明写作时间和地点。

有些文字是边发边写。另一些是以前随手记下来的, 虽然有林林总总的9个主题(机场、教堂、味道、天堂、温泉、 活佛、朗玛、手工、林卡),但最大的主题是分享。 分享那一片圣洁的土地,带给我们的回忆或向往。

{插入图1,纳木错。}



      主题1:机场:43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邦达机场

先说昌都。

说起西藏来,拉萨、林芝、日喀则、甚至那曲、阿里, 都在你的嘴边。但是昌都呢?很陌生的名字吧。然而, 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地方。

不要因为它那么重要你却不熟悉而觉得不好意思,因为, 昌都实在不太容易去,没什么旅行团做昌都的线路, 因而也没什么渠道对昌都进行宣传。

昌都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区。

香格里拉可不仅是云南那一个香格里拉县, 而是中国西南的一大片山河,基本上,在地理上和横断山脉相重叠, 在文化上和康巴文化圈相吻合。美到没有词可以形容, 才被西方人创造出一个Shangri-la ,并被认定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然而,事实上,香格里拉并不是天堂。

从前云南的茶要送到拉萨甚至尼泊尔,取道香格里拉, 这可是一条生死之线。后来被称为奇险无比的茶马古道。

云南马帮进了西藏,经芒康过左贡到八宿, 到了一片漫无边际的草原,路平了马饱了, 却仍有更大的凶险在等候他们。

这片草原叫邦达草原。 邦达机场就因为坐落在草原上而得名。

其余不表。单说机场。

机场一周有5个航班,4个飞成都,1个飞拉萨。

因为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机场, 对飞行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

去年到邦达,还会出现一连10天不能起降的情况。当然, 今年以来,飞行设施的升级已经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形。

机场到昌都县城有3个小时车程;到八宿县城有4个小时车 程。

所以,如果今天的飞机没法正常, 您可以选择在机场外住一天等明天的运气。 也可以选择颠簸三四个小时回城里, 然后第二天再四五点起床复而颠簸。大多数人会选择前一种安排。

但是,不幸的是,因为机场海拔有4300米以上, 即使在夏天,早晚仍然非常冷。住在机场外简单的藏式旅馆里, 如果没有电热毯,将是非常[FS:PAGE]恐怖的事情。

{插入图2-6}









邦达草原写下的话(20098月,昌都)

邦达的美,在于它的寂寥。

玉曲河蜿蜒的草原上,牦牛似乎是唯一的音符在点缀。

这样的草原,最长的跑道,助跑世界上最高的飞翔。

不幸地,我们又一次被困在机舱外面,4300m处, 几近悲哀地听见飞机呼啸而去。

一排简单的房子,卖一些简单的饮食, 客房里只有床和空气。缺少温度、网络和繁华的陪伴, 不知道要怎么过精彩的一天。所以我们又走出去,包车、客车、 拼车或者马匹,只要能逃离这寂寥的,都欢迎。

雨突然下起来,躲雨的小卖店里,有机场的工人、 乡里的小生意人、还有腰里别着二尺长藏刀的年轻男人。 藏族年轻人试图卖他的虫草、银器、藏刀, 或者还有一切可以交易的东西。 他的藏刀打消了我们想要租马走草原的无瑕念头。 最后坐上了一辆客车,去曾经路过的地方,不太熟悉的地方, 沿着玉曲河一路向东。

县城里遇到一个叫洛松的年轻司机,壮实却腼腆, 把开价当成不太好意思的事。这个康巴人,16岁的时候, 爸爸去世了。妈妈带着兄妹五人生活,他是老大。妹妹嫁去了内地; 最小的弟弟入寺当了和尚;三弟弟入赘给别人家了; 还有一个弟弟在家里。

藏族兄弟间的感情,一眼就看得见, 弟弟给驾驶中的哥哥披上衣服,两个人都十分自然。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我显然地被他家庭的故事和他们兄弟的行为所打动。多给一些车费, 他们雨夜的回程,亚莫,扎西德勒。

大山大江,我们都是过客,除了赞叹它们的美, 什么也不要做。

一路山水走回邦达,邦达依然宁静。

只是,我的心也宁静了。


      主题2:教堂:穿着藏装唱颂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到了西藏,一个永远跳不过的关键词就是宗教。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印象中的西藏宗教几乎等同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和汉地的佛教一样,都属于大乘。 但是不管是佛像的造像,还是佛礼的仪式, 或是寺庙的组织和僧人的装扮,都全然有别。藏传佛教史上, 最著名的两个人,一是印度来的莲花生大师; 一是青海来的宗喀巴大师。在大大小小的寺庙里, 我们常常见到他们的圣像。

西藏本土的宗教是苯教,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原始的样子。

藏传佛教战胜了苯教以后,在雪域大地上深深扎根, 并演化出了六大教派。在同一个县域内, 同时有六大教派的并不多见,但昌都的芒康县却是例外。 更神奇的是,这里还有一座有将近二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教堂所在的地方叫盐井村,村里有的人家信佛教, 有的人家信天主教,有的人家一半人信黄教,一半人信红教, 还有的人家一半人信佛祖,一半人信耶稣。 总之是应了费孝通老先生的话: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我们在08年9月份去的那天,天主教堂正在做一个礼拜。 看着几排穿着最传统的藏装的女人们在耶稣的像前虔诚念诵, 在一瞬间确有时空恍惚之感。

他们的活动结束后,我们请教了教父几个问题, 他是本地人,有打打小麻将的嗜好。(整个昌都地区, 在普通话口音、饮食和娱乐方式上受到四川省极大影响。)

他回答我们说,像圣诞节这样的大型节日, 信众们会自发地在礼拜活动后唱藏歌跳弦子,以表示庆祝。另外, 这个教堂至今还没有举办过天主教的婚礼仪式, 因为教义规定在教堂举[FS:PAGE]行婚礼的双方必须是自愿结婚,而这一点, 在盐井村,还不太容易实现。

So,各位还没有大婚的同志们,看在上帝的面上, 去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举行圣洁的婚礼吧!帮教父完成他的夙愿吧!

另外,我们还受邀参观了教堂的葡萄园。

据说法国传教士在这里建立教堂的时候, 也把酿葡萄酒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

因此,直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葡萄园, 教堂也不例外。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十几公里远的温泉小镇曲孜卡(藏语“ 温泉”的意思),过度品尝了手工酿制的葡萄酒, 便完全醉倒在了酒歌和锅庄里。




      主题3:盐井:澜沧江水的味道——红盐和白盐

小时候在地理书上认识澜沧江, 只知道是一条从名字上看就很凶狠的大江。

后来三江并流申遗成功,去看地图,发现怒江、澜沧江、 金沙江三条大江竟如此亲近。

在昌都,三条江也呈现几近平行的流向, 只是没有云南那么紧密。

还是芒康,离天主教堂很近的地方, 有着澜沧江边的另一个奇迹。

盐井之所以叫作盐井,是因为这里有井,能产盐。

而井,就打在澜沧江中。

把井里的卤水一桶一桶背到岸上来,晒干,就是粗制的盐。

澜沧江在这一小段,江两岸都支满了晒盐的架子。

远远地望过去,一边是红色的,一边是白色的。

这是因为两岸的卤水所含矿物质不同。

一般来说,白盐是人吃的,红盐是牛马吃的。

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优劣之分, 而是红盐中含有一种催情的物质,十分利于牲畜繁殖, 而十分不利于人性自制。

桃花盛开的季节,是盐井产盐最好的季节,因此有“桃花盐 ”这么一说。

现在仍在背水晒盐的盐民,生活大都比较辛酸。 毕竟手提肩背的生产力水平不能抗衡工业机械化。盐卖的很便宜, 生活物资却很贵。

我们所能做的,一方面是建议他们引进资本, 将澜沧江人工晒盐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设计出更多高品质的盐制品;另一方面, 建议大家去西藏时看看那一片盐田,那一些盐井, 那一群晒盐的人们,据说云南的水电站一修起来, 这里就全被淹没了。

真有那一天,盐田不在,盐马古道的见证不在!








      主题4:天堂:大山大江的地方——最美的昌都

写给昌都(20089月)

每一幅眼帘中都映有一座大山, 每一座大山上都住着一位神灵。

路在山间盘旋,车在路上颠簸,人在车中流连。

从起初的折磨,变成了最后的不舍。

大江奔腾呼啸而过,由是万仞割破。

江水从来没有停下的时候,卷起翻覆的波浪,笑看流逝。

原来你不属于这个地方,大山大江的地方。

那群山叠嶂险峰的深蓝天空,是为了鹰的翱翔。

那曲折连绵回环的艰险道路,是为了磕长头的信仰。

那浓郁茂密芬芳的湿润草地,是为了养成牦牛的健壮。

那坚硬的岩石,是为了刻下永世流传的六字真言。

那高耸的玛尼堆,是为了竖起美丽经幡迎风飘扬。

山已经那么高,天却更高。

天上的星辰已经那么亮,人的眼眸却更亮。

有多少神奇,有多少惊喜,有多少期冀。

康巴。西藏。






[FS:PAGE]


    主题5:温泉:天之高,水之暖——西藏大大小小的温泉池

在昌都,在拉萨,都看到了非常原始的温泉池。

据国家地理的资料,西藏是中国地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其中,最强大的要数羊八井热田,那里地热出水口边放一篮鸡蛋, 一会儿的功夫就能供应一个旅游团。

然而,西藏的温泉文化,不在大片大片热田上, 而是在山谷里,雪山下,寺庙旁。

第一个很赞的温泉,在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县, 如果从拉萨去纳木错,经过国道旁的德庆镇时, 会看到一个新建成的服务站,顺着服务站旁边的路进去, 会到达一个叫做邱桑温泉的地方。

这里的温泉对于银屑病和牛皮癣有极为显著的疗效。 每到冬天,由从青海、甘肃甚至更远地方的病人来这里泡汤, 他们亲口证实说,的确有效果。

离温泉不远的村子,是宇拓出生地。 宇拓是松赞干布时期的著名人物,藏医的创始人,藏族人看他, 类似于我们看华佗或李时珍。

宇拓加上邱桑温泉,不难给人以莫大的疗养安慰。

第二个很赞的温泉,也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德仲温泉。 我们去德仲温泉时候,是阳历11月初, 已经进入拉萨的农闲时期了,天气又正在转冷, 是温泉最受欢迎的季节。德仲温泉附近停满了来自拉萨和那曲的车。

温泉是属于德仲寺的。寺庙依山而建,山下就是温泉。

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尼姑寺。虽偏远, 可这里的尼姑大概比别处的更具幸福感。

温泉池子共三个,一个男池,一个女池, 一个专供泡脚的浅池子。之间都相去不远, 而池子的遮挡也并不严密。

我站在一群排队等着下去男池的男人旁边, 完全能看见旁边女池里正沐浴的妇人。而池里池外的人, 都毫无邪念地等着或洗着。

藏族真是个纯真且开放的民族啊!

如果日本的温泉,是精致的美;那么西藏的温泉, 是质朴的美。

天最高的地方,有寺庙,有雪山,还有一泓温暖的水, 是如何一种至纯至净的涤荡!







    主题6:活佛:活佛给的红绳和包治百病的灵丹

我不仅见到了活佛,还见到了两次。

一位是乃郎寺的活佛,一位是热振寺的活佛。

而后者,他的前世曾在历史上因热振活佛事件而赫赫有名, 是一位爱国和正义的活佛。

两位活佛年纪都很小,大概都是十来岁的样子。

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时间用以学习功课, 其次是接见朝拜者。

我们去拜见热振活佛时,他正刚睡完午觉。

进入活佛的房间,有喇嘛在门口为客人提供哈达, 而朝拜者则随心供奉一些钱财。

活佛靠墙坐在椅子上,虽然年纪小但是很端庄。

朝拜的人依次走到活佛座椅前,蹲下来或跪下来, 将哈达奉献给活佛。这时, 活佛会用他手中的法器碰一下朝拜者的头顶, 并接过哈达戴在朝拜者的脖子上。这就是摸顶。

朝拜者起身拜谢。 旁边的大喇嘛会赠送给朝拜者一根在发会上由活佛加持过, 并打了金刚结的红绳。虔诚的人们通常把它当项圈一样戴着, 表示最大的敬意。

此外,还会得到一样礼物,则是藏药灵丹。

喇嘛说,只要把灵丹请回家去,放在洁净的地方, 如果你常常行善,灵丹会变得更多。

无论是什么不舒服,都可以吃一点。

有一次得到灵丹后,我确实遇到了麻烦, 因为缺乏维生素和免疫力下降而嘴唇起了水泡, 在建议之下吃了[FS:PAGE]几粒。和西瓜霜一样,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阿弥陀佛!扎西德勒!





    主题7:朗玛: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

作为一个五音不全又四肢协调性极差的人, 在西藏总是有数不清的自卑感。

唱和跳,对于他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想要感受藏族的歌舞,在城市里面就去朗玛厅, 点一些饮料酒水,就可以观看和参与这一整晚的演出了。 夏天的时候,通常是晚上10点开始,前半场到0点结束,后半场到 2点结束。

先是朗玛厅演艺团的歌手和舞者表演,后来则越来越多的, 是邀请观众上台一起跳着锅庄狂欢。

如果到了村镇,则可以在席间,在劳作时, 欣赏到藏族美眉和帅哥的表演。

不需特别的准备,就是完美呈现。

唱歌和跳舞,不是我们的擅长。

不过,好在我们有灵敏的听觉和对美好声音的爱好, 不枉费那些动听的藏族歌曲。


诗和歌,纯净的咏叹(200810月,北京)

“我爱拉萨夜色美

灯光五彩缤纷

拉萨的夜色多么美

多么美

比那天堂还要美

还要美……”

我爱这样的句子

我爱这样的歌

像小孩子说的话

不修饰的话

不设防的话

不用思考的话

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话

美就是简单

就是原本的样子

就是不怕你看见

就是没有隐瞒和保留

我一直找不到那个词

形容他们对我的不懂

今天的风吹散灰尘

天高过屋顶

有回到小时候的刹那

忽然知道那是什么

是纯净

纯净得

像冻结了千年的那块冰

像我心里的自己

透明 脆弱 坚硬

我从来没有长大

我还是喜欢简单的话

直接的眼神

真实的动作

用几个美丽的词

我们反复地咏叹

逆着风怀念和流浪


    主题8:手工:八角街外的纯正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

——写给热爱八角街的购物狂们(200812月)

第四次进藏,第三次回到拉萨, 第二次住在布达拉宫的左手边, 第一次在八角街上因仿佛的熟悉而感动。

八角北街的一家小店,琳琅满目,丰富却不拥挤, 斑斓但不喧闹。

买东西的缘分到了。有一个声音说。

喜欢这个,喜欢那个。物欲猛然横流。

这里的松石很润,这里的印度香很甜,这里的围巾很柔软, 这里的铜风铃奏出很清澈的音乐。

店主帮我们拿东拿西,很认真地要做我们的生意。

是个很年轻的藏族人,讲着80分以上的汉语。

“这个是尼泊尔运过来的,好看的,真的,不贵。”

他的用词很简单。

我什么时候起喜欢这样的语言。

就像说过的喜欢那些藏歌的歌词一样。

因此,就决定要买他的东西。

跟风是购物狂们不能免俗的行动。

回到酒店, 绿松石和其他描述中的美好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

午饭后像个导游一样的把他们带到了那家小店。 一阵阵的惊呼和赞叹,恨不得把店搬走,原来夸张也是一种体验。

店主开始做手工,帮我们穿一个新的松石挂饰。 他用的时间越长,我们这些人有可能发现新猎物的潜在机会就越多。 终于,一个两个三个人挑好了七件八件十来件东西。

不太艰难的还价,包装,出门。

Y姐姐以一个大顾客的立场问:**能送给我吗?

他说:是啊,送给你啊,你没有拿吗?

Y姐姐很高兴。

不料他又跟我说:你也拿一个嘛!

八角街愉快的购物之旅结束了。

北街的耳环,东街[FS:PAGE]的项链,西街的平安结, 还有总是擦肩而过的玛吉阿米。

这是爱拉萨的一个理由。

然而,真正的手工要到八角街外面去看——藏纸、藏香、 唐卡、藏刀、糌粑面粉、藏毯。























    主题9:林卡:过林卡、耍坝子和居家

我们所说的郊游,在西藏有更好听的说法。

拉萨叫过林卡,昌都那些康区叫耍坝子。

藏族真的是一个很爱玩的民族。

享受自然恩赐的一切美好,包括草地、阳光、雨露和花香。

生活中的需索也有度,家里有佛堂、有灶台, 有招待客人的卡垫。

此外,除了酥油茶和糌粑, 他们不像我们似的需要那么多物质的满足。











    结语

上一次从西藏回到北京,正赶上北京下雪。

北京的最高温度比拉萨低了10度。

拉萨的冬天午后,其实很舒服。

两座城市,两种生活,两样感情。

我觉得自己像坐着旋木。

被安排着一次次地离开,又一次次地回去。

附上一篇当时写的日志《旋木》,作为结语。



《旋木》(200911月,北京。)

早上像黄昏。

城里在下雪,不是大朵大朵的雪花, 是一颗颗坚硬结实的雪碴。

砸在玻璃窗上,砸在车身铁皮上,扰乱视线和听觉。

我随着堵车的大流前进、前进,却希望不要走完这段路, 长久地烘着脚下暖暖的风。

就像在林周感受颠簸一样,在北京感受拥堵, 也没有什么不妥。

时空在下雪的城和雪域之间转换。

旋木。乘客。美错。

如果没有一架旋转木马,又是什么一次次带我回到那里?

还做了你的乘客,坐你开的车,听你听的歌。

不管他是真的你是假的谁是目的地。

离开十天。

不等作别,秋天走了。

不知道银杏的金黄色, 是否比得上每一座寺庙大殿顶上初转佛轮的光芒?

不知道香山的火红色, 是否比得上每一个喇嘛上师身上半肩袈裟的挚热?

谢谢旋木。

谢谢旋木每一次经过。

谢谢旋木每一次经过时候的快乐。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