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节目播出之后,依然赞声一片。人们纷纷以“舌尖上的……”来回想与自己记忆相关的各类美食,“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家乡”、“舌尖上的西安”等等,触发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味觉审美,同时也激起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
据称,《舌尖上的中国》上报选题时,属于美食旅游类。而我们在片中看到的也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美食,还有一种普通人质朴的生活态度,以及隐藏在“吃”上的历史和文化因素。而如此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恰是形成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特色。旅行,游客凝视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些已经打上历史和生活烙印的地方文化吗?
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获得风味独特且美味的食物,其是反映当地人的文化观念和传统意识的。“食俗”的形成,大体即是如此,与地缘、物产有关;与地方经济文化有关。
而“当今中国,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市之间能被用来区分的,似乎只有饮食习惯和弥漫在街市上空的气味了”。于是说到兰州时,想到了拉面;说到东北时,想到了炖菜;说到陕西时,想到了肉夹馍与油泼面;说到内蒙古时,想到了“乌兰伊德”(奶食)和“查干伊德”(肉食),等等。从山东烙饼到新疆的烤馕,从查干湖捕鱼到南海渔夫,从卤水豆腐到奶豆腐……无不透露着生活文化的气息,它是“自然的馈赠”带来的“主食的故事”和“转化的灵感”,人们发现“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带来“五味的调和”,尽是“我们的田野”中的精彩美食文化。我们所享受的“味”,“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旅游时,美食同观光一般,是人们旅行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地域文化差异使不同地区拥有其独特的美食。如今人们旅游,感受异地文化,不就是在浅尝这异于自己生活常态的另一种生活吗?在这人人皆游客的时代,人们总是适时的要离开自己的生活常态,走出去,观看另一种风景,感受另一种文化,品尝另一种食物。外出旅游时,往往到某地,没吃某食物,如同未到;到某地,没去某处,如同未去。行与吃是紧密相连的。而将这二者时时并行的,便是当下的旅游业,因为人们出行,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
行与吃,另一种突出表现便是人的“迁徙”。如《舌尖上的中国》中所提到的客家人;如忽必烈时期,蒙古人远征云南,定居其处,同时也带去了“遥远家乡的奶食味道”。如“走西口”,迁往内蒙古地区的山西人,因为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受蒙古族饮食的影响,渐渐喜欢喝砖茶,饮奶茶等。而与“走西口”有着密切关系的“酸饭”,大概因山西人喜食醋,彼时,包头、土默川、河套地区盛产糜米,人们将二者结合,成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有童谣说:“娃娃睡,羊捣碓,碓下糠,喂鸡鸡,鸡鸡下个蛋,好炒酸捞饭。”又有谚语说:“二不溜丢酸稀粥,吃不了的喂了狗。”酸捞饭和酸稀粥,都是酸饭的一种。对于离开故乡而走西口的人来说,酸饭一定程度上留有故乡的味道,他们将其保留转换。
如何在“行”中植入美食,这无疑就是特产类旅游商品了,读道创意为您解读特产类旅游商品开发之道。
一、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提高文化附加值
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性与文化性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和优势。特色性和地方性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对土特产品更不例外。旅游土特产品与其他地方和民族的差异产生特色,特色就是旅游优势,就是旅游吸引力。旅游土特产品的开发必须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二、开发与旅游地旅游文化主题吻合的土特产品
目的地的旅游吸引要素可能有很多,但旅游者不可能都有印象。重点开发旅游地旅游文化相关类型的土特产品,可与旅游地旅游宣传相呼应,与旅游地旅游文化相统一。地方或民族旅游文化主题决定了土特产品的开发方向。在“原汁原味”的开发理念和保护胃前提的开发原则上,加大土特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以期满足旅游者的现代消费心理。
三、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知名品牌
提高特产类旅游商品的品质,增强其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和知名度,有利于产品进入市场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特产类旅游商品要通过有效的广泛宣传,增强市场竞争观念和创品牌意识,着力挖掘土特产品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巧借宣传树品牌、拓市场。
比如借助《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平台进行品牌宣传。淘宝数据显示,此前冷门的毛豆腐、松茸、诺邓火腿、乳扇等特产经介绍后,被越来越多的“吃货”认识和接受。在各种特产中销量最好的,要数云南诺邓火腿,在纪录片开播5天内成交量翻了4.5番,环比增长17倍。诺邓火腿的热销还带动了其他火腿销量增长,所有火腿类商品在近5天内的成交增长近80.1%,搜索次数环比涨179%。与此同时,湖南的腌鱼、内蒙古的奶豆腐、台湾的乌鱼子等特产也受到各地“吃货”的热捧。
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多层次、创新性开发
土特产类旅游商品大多生产在偏远乡村地区,其开发仍停留在传统手工业或作坊的基础上。在土特产类旅游商品的开发中,不应拘泥于传统工艺的原型,必须深入研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挖掘民族、地方、民间的文化内涵,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消费体验心理进行加工、转换和筛选,开发出跨越传统的创新产品。
比如读道创意为锦州设计的锦州四宝,通过对锦州特色资源的盘点,发现锦州具有多家老字号的特色美食品牌,产品美味又有锦州特色,同时又可以借此宣传地方特色品牌。经多番讨论及专家意见,明确了以:道光廿五、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锦州小菜四个品种为锦州四大特色食品。锦州四宝打造的初衷是以政府需求为主导的,考虑到后期产品能够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问题,最终定位为“锦州四宝”。品名具有地域特色和权威性,即能满足政府馈赠的需求,又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送礼需求。在后期的设计上,读道创意根据产品的两大受众人群,规划了高中低三档,细分了受众不同规格价位的诉求。整体的包装设计采用正方形礼盒层层叠加,每层礼盒放一宝,有步步高升之意。三档包装分别采用黑、红、蓝三色及锦州辽塔为辅助底纹,传达了“锦州四宝”大气、高端、权威的整体印象。
正如古清生在其文中所言,“人都有一种味觉固执,坚守故乡的味觉比永久还久。人到中老年,尤甚。老年人对味觉的执著,还希望传给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用味觉维系乡土亲情,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然味觉仍是故乡的,故乡是一种酶,在人生的成长历程,那初始的品味,将成为一生中最快乐的品味。作为杂食性的人类,对味觉环境的适应已经远远强于那些单食类动物,可是人类还保留有那么一点点专注,它从生理到心理双重维系故乡与亲情。故乡,或许就在味蕾上”。
旅游商品产业的机会是巨大的,但目前,中国各区域的旅游商品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挖掘利用还不够,读道创意长期致力于文化的挖掘、故事的营销,帮助各区域旅游产业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精品。我们一直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走出自己的路才能真正立足于各民族之间、才能拥有世界、才能传承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智慧,中国旅游商品一定能讲述一段最魂牵梦萦的民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