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需要什么样的IP,我们又该如何打造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3-28
  • 点击次数:1707

现在IP很热,做旅游项目好像不引入几个IP就感觉不对劲,可是实际操作上,IP与在地文化是否具有可适应性?旅游营销和IP植入有何区别?导入或发掘IP后是否进行了孵化,变现?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都需要先搞清之后,再决定是否引入IP、怎么引入,最后和商业如何结合。


刘玉恒


北京风景文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0年旅游与文创行业经验,参与海南、华山、苏州等多个旅游目的地文创综合项目的开发。

今天主题分享的题目叫《旅游文化IP与商业衍生的价值》,从两个层面来看,其实就是关于旅游文化IP和IP的商业应用。其实最近好几件大事就提到了旅游文化,再加上IP这个火爆的词语,我们探索这个事情还刚刚好,因为最近国务院也提出了,将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文化和旅游部。可以看出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旅游和文化的这一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从这一点来看,也意味着现在是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

关于IP,2016年开始,泛娱乐产业围绕影视动漫包括游戏演绎,形成了这样一个构建IP知识文化产权的生态链,这是围绕IP的各个产业对文化产业在做的一个事情。泛娱乐产业提出这个词语之后,旅游业其实是迅速跟上,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与文化是不可分家的,文化行业在用IP构建生态矩阵,同理运用到旅游,IP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我稍微解释一下对于IP的一些看法,从16年到18年,各路的专家对IP的解释非常多了,我就不详细说,IP的话,总体的意思是知识产权。 从我们在目前的应用上来说,IP其实是从一个有文化符号的产品构建出的一个产业矩阵形态,是IP的产业化。像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它刚开始都是有一个知识产权的IP形象,比如说游戏产品,比如说小说,比如说演艺活动,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符号型产品之后,它就有了第一步的产业,然后迈入第二步产业,比如拍影视剧,第三步走的时候,它其实就可以迈入到旅游了,这是IP符号、IP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延伸,这是IP的大生态。


从旅游本身来说的话,其实也是IP诞生的一个地方。早些年我们去旅游,其实都是原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怎么把旅游中的原生文化符号应用到旅游体验、吃住行游购娱中来,这其实是我们在做IP对于旅游内在的产业衍生比较关注的一点。这就涉及到两个大的符号现象,一个是外显型的IP产业,划了很多大的产业过来,最终形成旅游业。简单例子就是迪士尼,它其实是横跨了影视、旅游、游戏等多个产业。


从景区或者说旅游目的地的运营的角度看,它又是IP内显型的现象,比如说乌镇,它把它自己的情怀运营到景区的内在中来,这是IP内在的产品,所以IP其实是是两个产业现象,我为什么要单独提出来呢?因为现在很多业内的行业专家,或者说一些实操手在研究IP的时候,来举一些国外的例子,就说迪士尼,再举一些国内的不错的,比如说灵山景区(他们有自己的IP),但是这些例子其实不是一个类别现象。

外显型的IP产业像迪士尼,是不是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可以学习的,我们有待研究。而能够把IP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这些产业很深刻地植入到在地的旅游目的地的,是内显型的IP产业运作,这实际上是在做国内景区,或者很多旅游目的地应该去研究的。

风景文创孵化四川马边伴手礼《风景与茶》


所以IP对于旅游的话,其实是对文化的一个升级形态。如何把文化形态更好地应用到景区中来,这是IP应该做好的第一步。做好第一步之后,形象已经足够强大了,做完横向衍生之后,才是迈入外显型的IP产业的第二步。虽然旅游加IP的模式被广泛的看好,但对于IP的认知,现在还是有一些偏差的。

此外,我们对于IP的创意力已经不足,导致了目前行业内的一些现象,比如商场做活动,引入一些成熟IP如日本的卡通人物哆啦A梦,来做IP营销活动,这其实是借势营销。有些旅游目的地在构建景区的时候,也是想引入一些成熟的IP,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各位,要深刻的研究外来IP有没有在地生根的可能性。

比如说在某个乡村搞一个动漫形态的主题乐园,或者说在乡村中就植入了机器猫这个形象,它有没有在地可能性?其实这应该叫借势营销。作为一种IP营销活动,可以快速的引流,对这个景区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的运营的话,它在地是不能生根的。我们就要深刻地看到,为什么现在都提倡用本地的文化来孵化IP,包括如果在地没有明显的IP,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通过人物形象也好,通过历史古代传说入也好,去孵化一个本地可以生存的IP。 因为这是我们在目的地做运营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再有一个就是概念的偏差。


有一些景区,因为这两年IP炒的比较热,当地也提出来,做一个口号,一个景区吉祥物,再打一个示范区,挂一个民俗村的牌子,这是不是就已经做好了IP?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们只是把它的符号连接上,也就是说占了个位,比如说景区往门口一摆作了一只猪,但是这个猪和本地是缺乏联系的,IP不仅仅是一个形象一个口号而已,它要在旅游内容中进行体现,内容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包括看到一些景色,包括听到了一些声音,包括游客在整个目的地的感受,融合之后,这才是整个IP在景区中应该做的,所以仅仅做了一个吉祥物,没有后面的孵化运营,这是断档断层的,长此以往的话是缺乏活力的。从这点来看的话,其实IP可以理解为一个挖掘和孵化的过程。

后面我分享一下,我们在实操中的一些具体思路。一种就是景区中,以吉祥物为载体的形象人格化。比如说这两年很火的日本熊本熊,它就是一个通过熊本县这个名字结合了卡通形象,再赋予它人物特征,做的一个吉祥物形象IP,它这几年带来了近70亿人民币价值。还有一个方式,是文化产业的导入,举个例子,像《爸爸去哪儿》这种产品。它其实是一个综艺节目IP跟当地旅游目的地结合,为旅游目的地带入流量。这其实是一个营销活动,《爸爸去哪儿》去了雪乡,为雪乡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和流量。但是后面还是需要挖掘本地的雪文化,对在地文化进行研究,只有做好内容运营之后,才能给旅游目的地带来长期的活力。


第三种方式是我们团队现在在做的景区内在的一个IP多元化复合化研究。比如像故宫,很典型的一个皇家文化,怎么实现产业的增值,早先也是通过了一些文创产品来走出第一步。第二步是跨界结合,做一些互动营销的电子产品。第三步的话开始做内容的授权,一步一步的把它自己代表的皇家文化,包括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文化的精髓再引爆,实现了产业价值。


再比如风景文创在做的苏州木渎文创,木渎古镇的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景区,它有2500年的历史,是苏州的一个园林古镇,但是江南其实有很多水乡古镇,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木犊是要打造一个苏式的休闲体验目的地。但是如何从别的江南水乡中脱颖而出,我们认为也是皇家文化,为什么?因为乾隆有六次下江南,都到了木渎古镇。这就已经拉开了它和其它江南水乡园林古镇的一个距离,因为它有皇家古镇的潜在意义在里面。我们在做IP的时候,一定是要挖掘它最典型的元素来做延伸,所以我们不仅仅是提出了苏式生活这个概念。


在商业应用上的话,我们首先提出了打造一个出游的乾隆,这也拉开和故宫的一个距离,像故宫在做的文创,皇上其实是在宫内的,虽然说卖萌,他也是基于一个坐的形象,我们结合旅游、结合皇帝六次下江南,沿着大运河,沿着这个国家遗产古镇来。所以我们研究的其实是一个带有出游属性的皇帝,从皇帝是出来游玩的这点来出发,给木渎做一系列产业升级,包括主题形象店,包括一些配套的苏式业态。从这几个层面来说的话,IP,能够帮助社区提升文化价值,更重要的一点是IP一定是可以产业衍生、可以变现的。


其实IP之所以能够叫IP,它除了有自身的文化外,它一定是有很多的商业价值的,比如说刚才提到熊本熊,当地政府在做了熊本熊形象之后,第一步是营销,因为营造一个文化符号,一定是要通过营销走出去,走到了大家身边。有了流量之后的第二步是商业的变现,熊本熊有非常多的衍生品,只要当地的企业厂家,产品过了一个标准,就可以免费授权。


这为它带来了什么价值呢?其实是免费为熊本熊做推广。另外也是帮助熊本县当地的产品更好地走出去。这其实就是IP形成的商业价值,所以我们现在如果有机会到熊本县,你会发现有土特产、有文创商品、有熊本熊酒店、有列车、包括一些小型交通工具,无所不用其极,已经跨越了很多个产业,这就是形象化IP的产业衍生。IP与商业结合是很紧密的。

再比如北京芳草地的购物中心,它将很多雕塑植入进去,给它植入了一种艺术文化的现象,这个艺术化符号其实也是芳草地的一个IP,它在源源不断地帮助芳草地树立形象,帮助它引流。再比如常州恐龙园,恐龙符号形象就是它的IP,所有设备设施、旅游纪念品特产,都是围绕IP形象来做的。从这几个点来说,IP对于旅游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是我们在研究IP的时候,要把控好在地旅游目的地是适合什么样的IP进来,是借势做营销活动,还是做内在的孵化。


后半部分主要讲的是IP跟商业结合,有前期的IP形象之后,怎么样跟商业结合,帮助景区目的地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它的文化内涵,最后融汇到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中来,这是风景文创一直在着力去抓的一个事情。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