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当前国民经济总体转型升级,国家旅游局提出2010至2020的十年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计显示,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来发展,人们对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城市提升需要导向,生活品质要提高需要出路,这都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地方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市场需求额度增大,政府政策支持,也致使大量投资涌向旅游产业,大量旅游项目纷纷上马。但是“热投资”的现象下,更需要“冷思考”,中国旅游业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国家旅游局2002 年修改GB/1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在划分等级中增加5A景区的概念,增加细节性、文化性和特色性要求,为旅游景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随着2007年第一批5A景区名单的公布,旅游界也掀起了争创5A的热潮。如果说4A标准是国内的高标准景区,那5A的提出无疑是国家向国际最高标准的迈进。景区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向着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精品旅游景区前行。
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以往分析报告、景区建设案例等资料分析了当前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中国景区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预测,以期在“热投资“背景下,更好的了解中国景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当前中国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呈三足鼎立之势,发展环境与条件明显改善,但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和国内化的旧式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和景区案例分析,我国景区现今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千人一面”是中国旅游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当前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容丰富,但缺少成熟和高品味的旅游产品,更缺乏完美的能将文化历史发展过程展示出来的旅游产品,致使面临“有名无实”的尴尬。
并且旅游产品老化,缺少主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导致景区间恶性价格竞争,进入行业高失败率的恶性循环。20 世纪90 年代初,深圳“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成功实现了##跳,开创了我国人造景观的先河,一时间可谓名利双收。但紧接着广东沿海地区人造景观一哄而起,广州的“世界大观”、“华夏奇观”、“航天奇观”、广州增城的“华夏春秋”、“风情大世界”珠海的“圆明新园”、阳江“宋城”、潮州的“美人城”一系列的重复项目盲目跟上,结果或是胎死腹中或是半途夭折,即使建成开业者也免不了惨淡经营,难以为继。盲目模仿不仅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区陷也入恶性竞争的泥沼之中,对整个旅游产业都是一个致命性的的打击。
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合理是我国许多观光型景区的通病,如厕所数量不足,与整体景观不搭调;商贩缺乏统一管理,随意摆摊,商品低档次高价位;休闲娱乐设施缺少,餐馆和旅店千篇一律,特色不突出;环境卫生条件差,商贩和游客环保意识薄弱,等等。这些问题拉低了整个景区的档次,致使景观突出依然难形成强势吸引核,游客倾向于短时旅游和一次旅游,不会长时间逗留和二次到来。
事实上,游客之所以旅游是趋从于人类对审美、休憩、康体等身心放松的某种需求,并不是片面的追求景色优美,身心的舒适度更是其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景区要想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必须要有高规格的服务质量,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不虚此行。
景区的总体形象是什么? 与周边的同类景区形象差异在哪?这些问题模糊不清就会造成景区建设主题不突出,个性不鲜明。对旅游者来讲,缺乏辨识度的景区会逐渐失去对其的兴趣及关注。
国内景区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市场运作和主体竞争的观念,即使有部分景区产生了朦胧的主题意识,开始向主体经营、资本运作的领域深入,也往往因其主题不突出,主营业绩较弱,导致游客对主题的错误认识,无法发挥主题效益。以广东省为例,全省具有一定规模注册的旅游景区有400多个,但绝大多数没有形象设计,主题营销。有些自然景区自然资源属于世界级奇观,却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只是简单的观光式旅游;而有些历史文化资源则缺少总结概括,景区内仅涉及少量的历史文化方面的旅游产品,缺乏提炼的精品文化主题。
统计显示,五成游客旅游花销多花在门票上,门票支出占旅游消费最重的游客比例较大,达21.92%,随后才是交通、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娱乐。究其原因,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组成了门票经济的“三大推手”。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可以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盈利方式,甚至现在又增加六个要素文、深、慢、漫、精、境,这十二个要素加在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以往我们只关注一个或几个环节,难免就造成当今盈利模式单一的局势。
景区收入的单一化,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成本,提高收入,对“门票经济”过于依赖。这就导致国内景区门票不断上涨,而部分景区更是“逢节必涨”,黄金周的到来各景区更是“涨声”一片。它的危害显而易见,一方面将使人们对旅游的兴趣减弱,另一方面更会会损害我国旅游市场的信誉和形象。“门票经济”不适合当前旅游的发展,景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摆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发展,更是其必经之路。
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多元化,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的旅游业在时代背景下,中国景区的发展未来将走向哪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者的数量不断增多,诉求越来越多样化,中国景区建设又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结合当前国内旅游发展的现状,中国旅游景区其发展将主要呈现五大趋势:
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要方面,有计划地加强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先决条件。细节化,就是杜绝以前的粗放式经营管理,设施建设中既充分考虑到旅游客的需求,也考虑到整体景观的和谐度。比如景区内的公厕、垃圾箱等除要做到数目、位置、卫生环境达标外,还要做到标识美观化、造型景观化,独特美观,与环境相协调。既要从景观质量、环境质量层面加强景观设施、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包括加快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内外旅游道路、导览系统、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从景区消费体系和盈利体系的角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餐饮、游乐、住宿接待、购物消费等。此外应提高标准要求,从打造精品景区角度逐步完善景区游憩体系、景观体系、消费体系、安全体系、环保体系、营销传播体系、服务体系、旅游保障体系等,从而使得景区朝着旅游精品方向健康发展。
同时,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游憩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是A级景区验收评估的重点,结合景观质量、环境质量标准,全面完善和提升旅游景区各项基本建设,可为A级景区的创建提供分量极重的“砝码”。
旅游产品是旅游生产者和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在一定地域上生产或开发出来的以供消费的物品或服务,包含核心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包括核心旅游产品的主题化和组合旅游产品的特色化两个方面 。一个景区的旅游产品要想有吸引力,必须要有独特性,甚至是不可替代性,游客才能趋之若鹜。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一定要突出原生态、本土化、静态与动态兼备、时尚与怀旧相济的独立特色。景区只有打造与景观特色景观文化紧密联系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创造文化旅游精品,最终才能获得高起点、高品味、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大力扩展旅游产品结构,给旅客更多的旅游项目选择。继续保持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挖掘出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突出主题,不断创新,大力开发专项旅游产品。景区需要增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情境化、体验化,纵向发展当地旅游,发起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的升级,拉长当地旅游产业的产业链,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数字地球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已经如火如荼,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应用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旅游业跨越多个行业,是交通、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诸多传统服务业的集成,旅游业的智能化、现代化化,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会带动其它产业的优化升级。
旅游管理的“智慧化”就是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让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帮助游客互动体验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是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从2010年始,南京、苏州、温州等城市相继制定了智慧旅游发展战略,至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旅游局也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确定了江苏镇江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借助手机或便携电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享受信息咨询、在线支付等周到服务。智慧旅游正在从一个新概念,变成可感可触的新体验。
无论旅游的目的地是哪,旅游的主体始终是人,使人有愉悦感和舒适感是旅游目的地各项建设存在的最终目的。基于旅游者的种种心理需求,中国现代旅游业如果缺乏人性化的因素,将会显得空洞,无内涵,从而难于立足于世界旅游市场。因此,旅游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旅游的人本化包括自然景观的人性化、景点设计的人本化和旅游交流的以人为本三个方面。不同游客的需求侧重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人性本原的满足。根据现代行为科学的理论,人的行为取决于动机,旅游者对于景观的青睐行为,正是出于要求得到景观对于人性本原满足的这种动机;景点的人本观是景点如何让旅游者通过观光感受到对人性的关注,或通过对景点的观光使游客感受到对人性的爱护;旅游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文化意义、交流意义、联谊意义的人本行为。一个旅游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是带者自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来了解一种未知的,至少是陌生的东西。旅游者希望得到的,除了观光上的满足和文化上的收获之外,还有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希望得到旅游地人民的理解,建立与他们的友谊,这就是旅游的人本观念。
而人类总是从修学、审美、休憩、康体、交流等某种需求,或几种需求结合出发,开始旅游生涯;当旅游多年,积累丰富以后,开始寻求不同于日常生活也不同于一般旅游的体验式旅游 ;当体验式旅游达到了一定的积累,一部分人将会追求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定时、不定时的,与工作、日常生活同样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我实现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方式。因此,旅游景观要想吸引游客第一次到来,首先要具有的特征就是满足以上一种或几种需求能力,游客满足度越高,到目的地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如果想要吸引吸引游客多次次到来,则有了更高的要求。游客要求体验式的旅游也就是更多的娱乐体验,这就要求了解游客到旅游目的地的娱乐诉求是什么,再围绕此主题做好文章。
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日趋明显,既表现为外延多元化,也表现为内涵多元化和动态多元化。一般来说,旅游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和经营季节化显著等特征,这给旅游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行业风险。而旅游经营多元化则是可以规避该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紧随主业的相关产业多元化有利于景区的做大做强。另外,当前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元化,产品的多元化和旅游保障系统的多元化,也从客观上决定了旅游业的多元化,催生了旅游产业的多元化。
根据近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现金流动量无大区别的情况下,多元化经营的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优于其他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正的经济后果,即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虽然有时一个成功的单体特色旅游产品也会造就一个巨大的磁场形成所在地区的旅游市场聚集效应,但是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除了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外,更需要区域中心城市综合环境对当代旅游者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