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7-01
  • 点击次数:892

        我国乡村旅游历经多年的探索尽管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乡村旅游发展中盲目“跟风”,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不注意本地文化内涵的体现和挖掘等问题,使绝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层次、重复性开发。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才能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种比较单一,如经营农家乐的就单纯经营农家乐,经营度假村的就单纯经营度假村,而且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大多比较类似,加大了不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同时,当前的乡村旅游,主要的项目还停留在住宿,观赏,餐饮等低级层次上,并没有对民俗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经营理念落后,经营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项目大都是在一些村镇和农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这些农户和村镇领导自然就成为了这些旅游项目的经营者,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全局和长远考虑,经营水平低下,因而影响了旅游效益的提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意愿不强。比如在农村的旅游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农家乐的旅游项目,经营者们往往将精力放在食品的质量以及味道和价格上,但是对于旅游者来说,看重的恰恰是食品的原材料及其生长环境和服务质量。


        (三)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资金支持
        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融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融资体制不顺、机制不够灵活,资金投入不足,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和滞后,缺乏强大有力的投融资平台等。例如我国“农家乐”在资金渠道上只是单纯的依靠一家或者几家的商业机构,缺乏与他贷款机构合作,导致开发商们在开发旅游项目上望而却步,捉襟见肘。为此,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旅游开发专项资金,对于“农家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努力把“农家乐”品牌塑造起来。


        (四)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
        近年来我国许多开发商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于许多景点的开发只注重眼前利益盲目开发,进而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游客素质低下,不注重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保护,加大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人数的增加带来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与更多的废弃物也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五)缺乏科学规划,产品档次低
        乡村旅游发展所在地,很多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由于资金的不充足,导致很多乡村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时缺乏合理规划。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科学规划,而是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得项目产品的开发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产品档次低。如观光果园只供游人观光、采摘果实,民俗旅游产品多限于民俗文化村、民俗节庆活动项目、民俗博物馆等,而在景点的建设上,我国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各地开发模式雷同,降低了产品的档次。如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许多地区一哄而上,既无市场考察,也无自身的民俗旅游资源条件分析,结果形成了民俗资源开发无序,民俗村重复建设北京一地,以民俗风情为题材的便有三处:朝阳的中华民族风情园、怀柔的中国民族文化城、大兴的中国第一文化村。 


        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一)走民族特色路,活化文化建设
        特色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纵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乡村旅游,品牌响、吸引力大、效益好的乡村旅游地,均风格独特、特色鲜明、个性十足。如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的北海道、北欧的乡村民居以及我国西部的民俗旅游、东北的冰雪旅游、江南的水乡古镇、四川的藏羌村寨等。坚持特色化发展,走特色化道路有利于避免出现同质化、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推进特色化建设应注意:一要区别于城市,彰显乡村旅游的“三农”本色。 二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展现不同的特色。如江西婺源的良好生态和徽派建筑特色、浙江安吉的特产白茶和竹林文化、江苏江阴的长江三鲜和水乡文化、浙江德清“洋家乐”等。 三是区别于传统业态,努力开发新产品,在产品开发上坚持创新。如四川郫县依托距离成都近的地理优势,除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外,还开始建立健康绿道、养老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培养高学历、新型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是我国乡村旅游长远发展的主要支撑。我国乡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是农民总体素质低,高学历实用人才奇缺,这严重制约了我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完善我国人才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地的独特性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努力提升高学历实用型人才的待遇水平。落实人才培养机制,深刻认识原有规章制度中的不足,用科学、专业的眼光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拓宽融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了颇具规模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资金,但由于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投入总量还仍然存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具体方法如下:一是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瞄准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扩大招商引资的范畴,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化,进一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引导乡村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二是以政府为支撑在引资渠道、后续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做好协调、支持与监控工作,力求确保招商引资的顺利完成。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科学评估、合理印证,落实保护政策,走“开发保护并重”之路。第一加强乡村旅游环境和资源保护,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地的环境评价机制和保护机制通过制度保障预防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第二提升广大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确保环保政策深入人心。第三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活动,阐明环保与广大群众的利害关系。第四针对游客的空间移动中使用交通工具会对空气造成破坏方面,建立一条专门的旅游线路,并且使用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


        (五)政府引导,合理规划,树立品牌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在政府的合理领导下,遵守政府建立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条件,合理筹划,科学的评估,分析自己在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社会环境以及客源市场中的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旅游品牌,从而真正做到把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合理转化。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高价≠高质”
        现阶段我国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比较倾于投资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存在着大投资就会创造出精品的思想。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项目的开发即便是拥有了大的投资也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高质量的精品项目,乡村旅游发展要的是高质而不是高价,要想做出精品项目靠的不是投资而是智慧。


        (二)如何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从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可看到,大多数的开发商在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对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浅层次开发,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然而实践证明,只有对乡村传统特色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立足地区独有的乡土文化形成错位竞争,才能在各地区日益激烈的乡村旅游竞争中打造精品,塑造独特的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项目上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突出乡村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底蕴,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开发出形式多样、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项目,凸显乡村旅游独特的竞争优势,突出乡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


        (三)乡村旅游发展要以环境优化作为第一效益
        与城市相比,乡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环境,这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型产业化的依托,也是乡村旅游发展最重要的依托,乡村旅游尽管发生于远离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生产污染的广大农村地区,但作为一种消费活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相对优势,也是其保持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起来,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能忽视“传统三农”问题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指出:我国农村整体发展现正处于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多业态并举的转型时期,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探索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和与之相关的生产、流通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案例赏析】
        日本--富田农场
        一、项目概况

        日本北海道的富田农场位于富良野地区,介于上富良野町及中富良野町之间,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月~-10℃,8月18~20℃。年降水量 800~1200毫米。为北海道最先驱的花田之一。农场规划12公顷,是一个私家农场。目前已成为富良野地区,甚至整个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农场,园内种植也由昔日以熏衣草为主,变成有多达一百五十种花卉,从每年4月花季开始,直至10月中旬,游人络绎不绝。农场内建有设施,制作各类花卉成品。由于花田的面积相当广阔,且颜色鲜艳,近年成为旅游热点,是旅游北海道人士必到之处。


        二、功能介绍
        (一)室外花田观赏

 


        (二)室内休闲体验

        花人之舍:富田农场的迎宾屋,里面的彩绘玻璃是模仿薰衣草花田和罂粟花田的模样设计的。一楼是出售各种特色商品的商店“Mary”,二楼的“富田薰衣草资料馆”里介绍了富田农场的历史。此外,在香味体验专柜里还可以亲自比较各种薰衣草的香味。


        干花之舍:这里拥有日本最大规模的干花展示空间。环绕在落叶松和花卉的香气之中,欣赏颜色鲜艳的花卉布置,可给游客提供关于花卉生活的些许灵感。建筑物内的设计是荷兰的花卉设计师Len oakemaid亲手设计,被题名为郊外富良野的森林in北海道。


        森林之舍:利用森林的空间而创作的木制展望步道。在微风拂过的树荫下可以将彩色的花田尽收眼底。

        蒸馏之舍:这是日本唯一从薰衣草提炼出精油的蒸馏工场。7-8月中旬薰衣草的开花时期,可在此观察从紫色的薰衣草提炼出琥珀色精油的蒸馏过程。还设置了香味儿指南的角隅,让游客认识并识别个中国薰衣草的香味。


        蓄意草干花之舍:位于传统薰衣草田下方的木制房舍。内部由花卉设计师Len Alkemade设计装饰,这里出售着各种由富田农场独家制作的商品,还设有咖啡屋。游客可以一边远眺雄伟的十胜岳连峰,一边在露天阳台享用冰激淋和咖哩饭等快餐。


        香水之舍:传统薰衣草田是薰衣草声名远播的契机,而香水之舍便位於其邻,可远望十胜岳连峰的美景。这里用独特的配方调制薰衣草精油,创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香水。游客可近距离观赏香水制作的过程。

        温室:夏天以外的季节可以在温室里观赏到薰衣草。即使是严冬时节,温室里也充满了薰衣草鲜艳的紫色和清爽的花香。此外,这里还有其它五彩缤纷的花卉以及观叶植物。


        花之舍:这里位于花人之田的正前方。销售有特制的薰衣草产品、树苗、鲜花、富良野产哈蜜瓜、薰衣草霜淇淋、特制甜点、富良野的特产品还有饼干。


        罂粟花之舍:罂粟花之舍位于通往森之舍小路的入口处。销售有特制的薰衣草产品、薰衣草霜淇淋。

        花卉美食品尝:充分利用农场内部的新鲜花卉的提取物,并配合邻近地区的名产,制作富有农场和当地特色的甜点和美食。农场内有销售薰衣草、哈密瓜(夕张名产)及牛乳(北海道名产)等口味的零食与饮料。


        富田农场招牌:薰衣草冰激凌、薰衣草弹珠汽水。


        限定特制甜点:薰衣草蜂蜜布丁、薰衣草奶油泡芙、薰衣草可尔必思(Calpis)乳酸果冻

        三、模式启示

        (一)以花卉观光为主,延伸花卉产业链:从花卉种植、花期观光到加工制作花卉相关产品,如干花、精油、香水、香皂、香草冰激凌等这一系列产业链,在丰富园区旅游产品内涵的同时,充分挖掘了园区花卉产业的效益。


        (二)花期交错,内外结合:根据每种花的花期不同,不同时间观赏不同的花卉,变相延长了花期观赏的时间;温室与露天相结合,填补了花期外的产品空白。通常的开花期是,4月自中旬左右藏红花,5月水仙、郁金香,6月玫瑰和芍药等,薰衣草开始开花按往例是6月的下旬左右。从8月中旬左右到初冬绿色暖棚开始运营,在室内可以欣赏到栽培的薰衣草和天竺葵等各种植物。


        (三)免费的旅游观光,带动购物消费:依托规模化产业形成的大地景观,发展产业观光旅游,在营业时间内可以免费入园,园区通过加工、销售与种植花卉相关的产品盈利,比如薰衣草香皂、花卉手工制品、薰衣草精油、香水等等。


        (四)完善的农场规划,丰富的配套设施:提供丰富的购物、休闲、展示的设施,带动香草加工等购物消费;并配有观光小火车,带游客穿梭于花海之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