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区域大众生活的体现和特征,主要包括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可以说民间艺术代表了一个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征,具有区域的独特性。正因为民间艺术的这一特性,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也逐渐开始重视和开发传统民间艺术产品,如富有北京地方特色的顺义中国结、门头沟麦秸画、大兴黑陶工艺等,这些传统艺术通过不断创新,不仅是乡村旅游的一种体验,更加强化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由于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还不完善,民间艺术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盲目化”和“表面化”的现象,在今后如何充分发挥传统民间艺术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索。
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档次,提升文化品味,满足游客的需求,带给游客独特的精神享受。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型旅游开发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另外,很多传统民间艺术易包装、易被旅游者接受的特点,便于直接开发为旅游产品,经过包装和市场运作,可成为当地旅游产业中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旅游品牌。
传统民间艺术的设计与开发代表着很多特殊的信息,特定的功能和意义,是一个区域的文化艺术。传统民间艺术与旅游相结合,通常会发展成为旅游工艺品和工艺旅游。旅游工艺品是指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地方性的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这有利于本地文化艺术的复兴与弘扬,同时也将社会经济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旅游业的地位。工艺旅游是指工艺流程展示,如酿酒、木版年画制作、织布、磨豆腐、摊煎饼,可供游客参观,甚至参与的工艺生产、制作过程,并将这一产业融入旅游产业。工艺旅游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并产业化发展,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河南的泥泥狗、泥咕咕,苗族的苗绣,无锡的惠山泥人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乡村文化代表。通过不同形式的发展,形成种类繁多的旅游产品,不仅包括各种木雕、竹雕、版画,奇石玉器、玻璃制品,也包括具有特色编织刺绣、服饰、染织服装、民间陶瓷、民族民间器乐,甚至还形成独具一格的民间收藏艺术品博物馆或展览。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一方面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传播了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某些发展较好的区域在民间艺术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已经规模化、产业化,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真正通过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根据本地特色挖掘传统民间艺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四川绵竹年画村依托当地“民间年画”艺术,已形成包括陶版年画、三彩画坊、锦艺唐等30余家“前店后院”式年画作坊,吸纳了近千人专业从事年画制作、销售,开发出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折扇、手绘年画门票等100余个年画品种。年画产品还远销到美、法、英、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培养更多的年画生产和营销专业大户,更好拓宽和带动广大的农户参与年画创作与生产,孝德镇政府与苏州援建统筹规划,提出了启动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推动年画走向产业化发展。孝德镇以年画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目的地。同时,以发展旅游为锲机,整治乡村环境,带动农村农副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新疆则提出“民间艺术游”主题年活动,通过旅游让游客更好地领略新疆民间艺术的独特景观,感受新疆丝绸之路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展现新疆民间文化艺术风采,丰富和拓展新疆旅游产品,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
虽然现在的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旅游开发“遍地开花”,乡村民俗、民间艺术展示最受追捧,尤其是做工精细、美轮美奂的乡村民俗、民间工艺品更是成为游客向往和留念的最佳选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产品雷同,规模小,产品多而散,杂乱无序现象比较严重。
其次,由于在开发中必然会遇到利益冲突,特别是传统民间艺术保护的非商业性和旅游业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传统民间艺术往往会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少传统民间艺术开始失去原有的特色。
再次,在发展传统民间艺术的过程中,融资难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关注产品的利润不关注产品的文化含量,导致许多企业为了短期利益,生产工艺粗糙、文化价值含量不高、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的艺术品流向市场,影响了旅游目的的整体发展,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最后,由于传统民间艺术多为民间艺人传承,并且民间艺术与旅游的结合还处于初期的萌芽状态,导致创新意识不足,很多民间艺术比较注重实用性而缺乏观赏性,或者产品单一没有形成系列文化艺术产品,缺乏整体竞争优势。如彝绣产品虽然已经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但产品仅限于加工生产彝族壁挂和服饰,品种单一,创新不够,没有形成系列的文化产品。
无锡中国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占地面积约为3.03公顷,位于无锡市惠山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处于上海“两小时都市圈”。惠山泥人与天津“泥人张”是我国著名的“一南一北”民间彩塑流派,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促使无锡旅游业加速发展,无锡的现代旅游业面临转型等机遇为无锡惠山泥人带来了黄金发展契机。无锡惠山泥人利用这一难得契机,向国内外展示中国泥人文化的厚重历史与精髓。
另外,无锡旅游快速发展,随着“建设旅游城”等重大战略的部署,无锡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而发,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为发展惠山泥人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无锡泥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泥人文化如何深入挖掘,并渗透到旅游者观光、休闲、体验中,还需要突破。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山泥人在传承发展方面也亟待突破。针对这一问题,规划以“高互动、强艺术、隐科技、泥建筑、艺市场、闲生活”为发展理念,提出“艺术休闲街”的概念,采取“博物馆+休闲博览园”的模式,打造独具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乐园。
在项目定位上,提出打造“无锡中国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的总体定位,以惠山泥人文化为品牌核心,集聚中国泥人研究员、中国泥人博物馆、世界类泥艺术休闲博览园区,打造我国首个泥人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以泥人文化博览、泥艺及泥艺术展示体验为主体,集艺术欣赏、制作、休闲、教育、娱乐、购物、餐饮等于一体的中国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逐步吸引各种类泥艺术集聚发展,成为无锡泥人文化展示和传承基地。
紧紧围绕泥人艺术创意开发相关产业链结构,实现“产业+市场”带动策略,深入挖掘泥人文化,开发“泥彩时光”类泥艺术创意工坊、“泥之梦想”中国泥艺交流教育中心、泥人博物馆、原生态作坊、泥筑江南景观带、中国泥塑艺术露天秀场、甜蜜工坊泥人主题餐厅等项目,紧扣市场需求,以鲜活的表现手法激活无锡的泥人产业,提升无锡泥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互动环节有利于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惠山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不仅开展各种形式的趣味活动、亲子活动,还开发各种节事表演,如无锡中国泥人文化博览会。通过每年一届的节庆活动,确立无锡泥人文化节,举办中国泥人文化博览会。同时还策划了一系列的泥人文化传播,泥人艺术品传播、泥人 艺术品传承论坛、泥人艺术交流会等,通过节庆品牌化,扩大泥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泥人文化国际化、品牌化。
泥人文化创意博览园还配套了一系列的项目,如主题餐厅、动漫剧场、童年超市等,完善产业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以“博物馆+泥彩时光类泥艺术创意工坊”为发展模式,采取灵活的运营方式,旅游区内的各景点、游乐和服务设施,采取自营、出租、招商、转让等多种方式结合,广泛吸引社会投资,扩大建设资金来源,通过商业地产的注入最终实现赢收端点的多元化。
现在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越来越缺乏个性和特点,尤其是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全国景点的工艺品都一样,缺乏景区特色。而传统民间艺术的融合,使景区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成为当地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特色的象征和代表。
实现传统民间艺术与乡村旅游的对接,旅游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的多样性,盘活地区传统艺术事业,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旅游和传统艺术产业经营。同时,民间传统艺术还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总之,传统艺术与旅游的结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提升旅游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品味。
乡村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如刺绣、剪纸、年画等,民间工艺可以说是乡村旅游创新突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景点、旅游商品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丽江古城里的特色小店,银器、木雕、蜡染、山货、普洱茶、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艺品店和工艺作坊不仅成为游客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渠道,同时也满足了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丰富了传统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民间艺术上往往具有多样性和重复性,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要梳理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对不同区域的民间产品进行调整和布局,将已经具备发展产业基础和条件的产业做大做强,强强联合,打破地域封锁,整合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选择那些具有区域代表性并且游客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进行扶持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如民族乐器的制作,这种游客比较欢迎和喜欢的艺术就可以充分发挥,做成产业链,形成品牌。同时还要淘汰那些没有特色而其他地区又做得较好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
在传统民间艺术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产业赋予产品文化价值,使产品不仅具备优秀的 “骨架”(经济含量),也具备优秀的“灵魂”(文化含量),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地区的“名片”,赢得市场、赢得游客的喜爱。
传统民间艺术以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吸引游客的本质,如果这些被转化了的艺术丧失其个性特点,也就丧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在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过程中,切记简单模仿,应注意传统材料与新工艺的结合,或者新材料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开发高品位、高起点,个性鲜明的品牌旅游工艺。如果传统民间艺术实现了新的创新和发展,必然强化传统艺术旅游品牌的延伸和创新,促使乡村旅游品牌转型。
民间艺术是乡村文化的源泉,但本身如果受到外界的强烈冲击又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很可能在新的形势下遭到淘汰,因此,在民间艺术乡村旅游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创新与传承,探索出适合民间艺术发展的模式,取得经济与文化双赢。
专项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多以一项旅游项目为主体完成旅游活动。因其与旅游者个人兴趣结合紧密,受到特定旅游市场的欢迎。如茶道旅游、草原马术民俗旅游系列、草原民居美食民俗旅游系列、婚庆民俗旅游系列、宗教旅游等。乡村旅游在开发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的专项民间艺术游,如山东省结合风筝文化开展“风筝游”系列专题,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博物馆是以某一专门内容为征集、收藏、展示对象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这种形式不仅是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更是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但传统博物馆主要以展示为主,很难吸引游客的注意,因此在艺术博物馆的开发中,要结合艺术的特色不断突破创新,增添更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游客的兴趣。如惠山泥人艺术博览园增添了大量游客参与的项目,获得游客认同,塑造自身品牌形象。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指“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集聚区。” 通过主题创意产业园集聚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的特长和优势,增加社区及其居民收益、树立良好旅游地形象、吸引游客的好形式,为游客创建游览、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园区。
根据“产业+市场”的原则,在市场的指引下创建艺术休闲街区,以乡村风情、区域文化为特质,以民间艺术为引导,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发展艺术休闲街区。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真正将艺术融于民间,但通过政府引导,形成艺术集聚区,在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参与性的基础上,形成社区参与性的民间艺术乡村旅游。
传统民间艺术本身来源于民间,乡村是艺术存在的根源,因此,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如戏剧、皮影、泥塑、年画、秧歌等民间艺术就与乡村生活的天然联系。培养乡土艺术家,可以保护大量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是保持传统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根本。通过设立“乡土艺术家园”来培养“乡土艺术家”是发展民间艺术乡村旅游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乡村特色商品的设计与开发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