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是我们界定乡村事物的一个概念表达,明确“乡土景观”需要来源于对乡村生活的体会和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乡村保存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近些年,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中国传统村落、遗产活化,社会各界人士也自发性的保护乡村中多样的传统文化,推动乡村环境景观的升级。
乡土蕴含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强调本土、地域性特色。im电竞官网旗下的大地乡居对资源县车田乡塘洞村李洞屯乡土景观具体设计思路和营造要点进行梳理,项目最终要将人工和外来材料干预程度降低到最小,创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型村落,因地制宜实现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并借景田园风光展现可视景观,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运用传统文化为引导使用现代设计方法。
以本案的乡土实现手法为例进行分析,在现状调查、规划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文化延续和创新,使得乡村乡土景观的设计思路,对景观意向和造景方法依托现状进行融合,保留文化精神和场地记忆,并实现景观环境的生产使用功能,通俗的讲,就是将乡村生产功能的设施空间景观化,有效提升乡村环境,并运用朴实的细部表达手法以及符号营造乡村休闲环境。
在此过程中,大地乡居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徐永志教授亲赴现场对乡土文化做系统性调研,同时与资源县谭县长、刘副县长、车田苗族乡吴书记、刘乡长以及李东屯所有原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山区乡村景观生态环境建设,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乡村景观环境和水渠生态系统改造。
一、灌溉水渠及泄洪渠道乡土景观化处理
资源县李洞屯位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北麓,村庄因地制宜依山而建。保留较为完整生态链体系,从立体空间结构上看依次为原始次森林、村庄、梯田、河流,茂密的森林涵养大量的水源足够村落人口生活用水,家家户户以掏空的竹竿引山泉作为生活用水,在使用完后将废水直接由门口的水渠流向梯田,由梯田的生态降解过滤后排放到河流,完整构建了一个生态循环体系。
在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量钢筋混凝土进入到乡村的各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乡村文化、生态和谐,在李洞屯近几年的发展中尤为明显。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和规划发现,李洞苗寨如若要回归文化氛围和生态体系,既要保证文化的传承,又要实现百姓生活休闲品质提高,还要有效完成其生产生活功能,实现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要素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二、生态护坡土景观化处理
在山区道路拓宽及百姓扩宽宅基地时,对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留下切断面较为常见。在强降水或自然风化过程中容易造成坍塌或水土流失,在这个改造提升中做适合现状条件的导水槽,或同时使用乡村易见材料,结合地方气候和人文条件,既能结合功能需求又能附着地方特色文化,彰显乡土气息。
三、稻田观景木平台
李洞屯有着延续百年梯田开垦史,有丰富的稻种文化基础。稻田区域主要位于村子以下区域,该区域是以保留的原始稻田为主要景观基底的,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着原生生态系统。有效地将生活用水通过稻田湿地降解后,梯田跌水景观排放到山下河流中。稻田间散落的稻草垛和百姓耕作的休憩小木屋,构筑了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象。
由此可见,稻种文化中具有生产功能的视觉景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与稻田生产紧密结合的生态体系。在本次乡土景观建设中,重点强调稻田景观的可视性和体验深度。
四、日常乡土小品景观
日常乡村小品景观构成主要是依托乡村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营造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氛围。利用乡村发展需求,结合百姓生活方式构筑合理的乡土景观小品,在本次李洞屯乡村环境景观提升过程中,强调和尊重原居民生活美学习惯,利用乡村常见废弃的生活设施进行修补利用,营造乡村景观效果。
五、乡土文化解说系统
乡村文化解说是融合乡村环境、景观、活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传递方式,维系着乡村文化交流的一种静态模式,强调社区参与并突出本土文化独特性。在乡土文化解说系统中,从解说组织、解说对象、解说设计、解说受众、解说反馈等构建了较完整的乡村解说系统,突出文化的公共性。
李洞屯属苗族文化村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受到新文化的稀释,这种文化表现为长期留守的老人依旧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基本融入到现代文化生活方式中。但大部分村民在节事活动及房屋建造上依旧保留着山区苗族杆栏式建筑风格,轻盈的屋檐和高挑的檐角,在日常活动和饮食习惯上仍然保留较为独特方式。通过延续和保留日常的生活方式活态解说李洞的历史和记忆。
六、乡土种植景观营造
李洞屯依托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平均海拔810米左右,村落地处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交替带,连绵起伏的竹海环绕村落,生物、植物多样性较为明显。日常生活中,村民自发上山采挖一些具有观赏性植物种植在房前屋后,这种较为原始的乡土景观营造涵盖了李洞屯百姓在生态美学上的一种自我修养模式。
在整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重点强调乡村自然美学诉求,结合场地环境因地制宜,构建一套适合以李洞乡村为中心的猫儿山北麓山区乡村环境提升的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模式。
结语:
在本次李洞乡村景观环境改造提升中,重点强调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展,通过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来修复断断续续的李洞苗族村稻种文化脉络。通过乡土手法营造李洞屯具有功能、景观和生态并行的综合环境提升。依托本土气候环境、文化内涵、精神风貌,为后续构建旅游产业扶贫和旅游产业兴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