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体,文化之魂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0
  • 点击次数:1498

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建筑的文化品位决定建筑水平的高低。文化是建筑创作的核心、品牌的灵魂。建筑设计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本届上海世博会无疑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不仅汇集了当今国际建筑界最精湛的工程技术和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而且展示了各国如何在建筑形体中融入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

(一)主办国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

这次世博会的中国馆,以东方之冠为主题,以象征性的形式表达中华文化的气度、神态和气质,红色更是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颜色。中国馆从形态和色泽上表现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和谐理念,充分利用世博会的空间主题、显要位置大手笔地展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理想。中国馆正立面是一个传统的红色柱子组成的门廊,门廊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中国馆以简洁外形、大胆的色彩运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正面墙壁上方以红色为背景,展示了巨幅十二生肖图;中国馆的标志牡丹花·中国情采用了红色牡丹花的符号,来诠释中国馆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的主题。中国馆的主色调中国红传达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心中的红颜色,充分向世人传播吉祥、喜庆、欢乐、和谐的气氛和情感。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记录中国漫长的朝代,传达中华人文地理信息。此外,主题馆内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八个主题,丰富多彩,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特别是经过高科技处理之后,原画里的人和动物都像是被吹了仙气搬得复活了,传统主题现代化的展示,让世人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更现代性的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深刻和生动。

(二)彰显文化特色的外国国家馆

1、奥地利音乐之旅

奥地利馆共分5个展区,参观者穿越其中,彷佛亲历从高耸的山脉跨越森林和草地,穿过河谷低地最终来到城市之中。现代化的展馆将向参观者展示奥地利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事件,并为参观者提供一个超乎语言和图像之外的感官体验平台。在这里,参观者将超越一切文化界限,亲身体验和感悟奥地利之旅

奥地利的音乐,与世博会也有过交集。1873年,奥地利举办了著名的维也纳世博会,在世博露天音乐会上,由奥地利皇家歌剧乐团演奏了施特劳斯父子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让全世界为之倾倒。

奥地利馆第一个主打人物是莫扎特,他将在上海世博会讲述奥地利的音乐故事。据介绍,奥地利的各个展区,将由凛冽的寒风、潺潺的流水、欢快的鸟鸣等,组成独特的乐曲。第二个人物与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有关。那届世博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当属36岁的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20世纪拍摄的电影《茜茜公主》,更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难忘记忆。2010年,茜茜公主将伴随奥地利馆来到上海世博会,成为奥地利馆的重要展示内容。

2、法国:品味城市生活的艺术

沿着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扶梯直上,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咖啡浓酽的芳香穿过餐厅的玻璃橱窗,来来往往的服务生为人们献上优质的服务。法式园林中绿草茵茵,溪流淙淙,喷泉水花飞溅,好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霓虹摇曳让人沉醉,俊男靓女的电影广告扑朔迷离……我们是在法国巴黎吗?,这是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为观众创造的浪漫意境。法国是历史、文化和艺术大国,在筹办和规划上海世博会伊始,就将重点放在展现法国历史和文化上。法国此次将巴黎奥赛博物馆7件世界级展品送到上海参展,堪称创举。

3、跨越"时空隧道"游览5000年印度文明

印度馆的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即便在印度国内,这样的建筑也并不多见。然而,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现身。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造型类似著名的泰姬陵,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等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印度著名的泰姬陵也有着巨大的中央穹顶。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植物与金属的融合,让这个中央穹顶显得既有造型感,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穹顶的中央区域采用360度全息投影视听装置,放映出印度千百年来的城市变化。将展现印度丰富的文化传统,多样化的宗教信仰、文化和语言,传统与现代科技发展,以及城镇和农村的融合。

在独特的外表里,印度馆的主题“城市与和谐”将通过由古至今的印度城市时空之旅,得以生动演绎。参观者将通过“时空隧道”,先历经公元前3000-2000年莫汉佐达罗和哈莱潘的古印度时期,再穿越中世纪印度,直至现代印度。通过展馆陈列,中世纪时期的Mohallahs城市生活形态也被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在那个时代,人们从属于特定的同业工会进行生产和贸易,各个领域密切相连,和谐共荣。

4、剪纸艺术展现波兰创造力

波兰馆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体现了丰富直观的画面感,通过视觉的刺激让观众获得有趣的体验。根据设计方案,波兰馆的外观犹如折叠的纸张,在设计上融合了波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时尚元素,镂空花纹的剪纸图案营造出明暗对照的独特透光效果,3000平米的波兰馆将包括展览区、表演区和服务区等几个部分,内部空间设计富有几何趣味,包括了一系列斜坡,契合剪纸的设计概念,灵活的空间设计如夹层等可以创造性地被分割成不同部分,用作展区、音乐演出区、餐厅以及小卖部等。在馆内,参观者能通过镂空花纹欣赏到室外照进来的日光和其产生的明暗效果。  

2010年正值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肖邦作品成了波兰馆必不可少的元素,将在波兰馆内演奏。波兰共和国参议院副议长Marek Ziolkowski表示,与剪纸一样,肖邦音乐也是波兰重要的文化元素,在波兰有着很深的传统,因此波兰选择这两者作为亮点展示。而有关肖邦音乐的具体呈现形式,世博会波兰政府总代表拉沃米尔·麦曼介绍说,波兰方面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一场独特的音乐会,届时音乐家将同时用100架钢琴演奏肖邦作品,他希望这个汇聚100架钢琴同时演奏的音乐会能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

5、土耳其:文明的摇篮

土耳其馆把自己的外墙装饰成大红颜色的立体蜂巢,显得卓尔不群,喜庆之中透着神秘和深邃。据上海世博会土耳其总代表森卡·厄兹索伊介绍,这一独特的设计灵感来自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距今已有约9000年历史的恰塔尔赫于克。2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土耳其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这座古村落遗址,这里的各类建筑如蜂巢一般复杂多样,可容纳上万人居住,宗教建筑、住房、畜圈各得其所,带有明显的规划痕迹,其中一堵墙上的壁画被认定是世界上最早期的规划图。这表达着土耳其古老的文化意味。

6、丹麦馆打造幸福生活和童话乐园

丹麦馆名为梦幻城市,展馆外型恰似两个上下重叠而又倾斜的圆环,上层圆环的坡道上将放置若干辆各种用途的自行车供游客在馆内外免费使用。游客可以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走近丹麦人的生活和梦想。圆环中央是一个下沉式迷你海滨广场,游客可以到水中嬉戏,近距离观察小美人鱼雕像,用足尖感受温度舒适的池水。也可以在广场外围的草坪休息野餐,感受丹麦惬意的生活气息。据丹麦展区代理总代表介绍,丹麦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丹麦王国的童话故事。进入展馆,游客不仅能感受丹麦生活中典型的日常场景和设施,更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互动形式增进了各地游客对丹麦人民、生活、文化以及价值的了解,更引发了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对话和思索。

(三)中国文化与世界的融合

1、沙特馆的150棵中国枣椰树

来自中国的150棵枣椰树:在地面和屋顶栽种外观类似椰子树的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是沙特馆的一大特色。沙特馆共需要150棵枣椰树,虽然可以通过海运从沙特长途引进,但由于枣椰树对环境非常敏感,引种成功的难度非常大。在中国科研机构的帮助下,终于在中国南方找到了一种枣椰树。目前,150棵枣椰树已被成功引种至沪郊,即将成为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2、犹太文化在上海

以色列馆融入丰富、独特的“犹太文化在上海”的内容,尤其是诠释二战期间的上海犹太文化,体现中以两国的历史渊源。犹太人在中国的故事,其实1840年就开始上演。那时的犹太人,从伊拉克和俄罗斯来到上海;二战时期犹太人从维也纳和德国出走避难。曾在中国上海和东北生活。非常凑巧的是以色列馆建筑设计师哈伊姆的母亲当年就在上海出生,他说会把这段历史放进去,体现的是中国和犹太两个民族间的对话,有着圆满的含义。

3中奥两国和谐共荣

奥地利国家馆标志将以汉字和字母“A”组合而成,这一设计将中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象征中奥两国和谐共荣,表现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奥地利馆选择了和谐的城乡互动关系为展示主题,并取用众多中国元素,展馆外立面将采用中国瓷作贴面,游客步入其中将先领略到奥地利乡村的山脉、森林、河流等自然风光,然后进入奥地利的城市在感受城乡紧密和谐联系的同时感受到阴阳和谐互补关系的中国哲学元素。

奥地利馆的设计抽象而充满活力。展馆外墙选用红白双色的瓷质贴面,优雅地影射出中国向欧洲出口瓷器的悠久历史;同时也象征着奥地利将一座瓷质建筑带回了瓷器故乡——中国。据介绍,红白双色的设计不仅将奥地利国旗的色彩蕴含其中,也突出了中国传统上的幸运色彩红色

4、藤条连接中西友谊

西班牙国家馆,是一个以钢结构为“骨架”、屋顶和外墙覆以藤条的“大篮子”。藤条这项古老的手工艺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藤条材料的应用如连接中西的桥梁。西班牙馆整座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整体外形呈波浪式,看上去形似篮子。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将达到12000平方米,每块藤板颜色不一,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