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处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在这一情况下,旅游作为具有强大关联带动性的产业,承担着促进社区发展、改善农牧民生活、保护原生态文化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富民惠民是拉萨旅游业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但纵观拉萨旅游业发展状况,目前仍然以中心城区旅游为主,城郊旅游发展滞后,乡村地区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未得到系统地开发与保护,农牧民缺乏参与旅游的有效途径。未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发挥旅游业的惠民富民效应,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是拉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实施“一三一”乡村旅游富民计划拉萨城郊的广大乡村地区,不仅保留着传统的藏族人生活场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保存地,具有发展社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未来,应以特色村镇为核心,系统挖掘和整理各类民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农牧产业资源,重点扶持原生态、分散型和小型化的城郊旅游项目,全面实施“一三一”乡村富民旅游计划,即在未来十年,打造“10个特色旅游乡镇、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家乡村旅游定点接待户”,形成以民俗村落、特色农牧产业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主体的乡村旅游项目体系,初步构建覆盖全市区域的乡村旅游网络。通过明确发展思路和开发重点,力求“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提高旅游业与传统农牧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等特色产业的结合度,有效拓宽农牧民参与旅游的多元化渠道,实现旅游惠民富民目标。
二、探索三种社区参与型旅游发展模式结合拉萨乡村旅游产业的特殊性,遵循社区参与的基本原则,重点培育三种适应拉萨特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通过试点推广、树立典型等途径,以模式化的管理运营,铺就拉萨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之路。
1、旅游廊道带动型根据规划,318国道和109国道作为进出拉萨的交通主干线,未来将打造成为集交通组织、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形象展示功能为一体的黄金旅游廊道。未来,依托旅游廊道建设,可选取沿线具有代表性的村落,结合拉萨安居工程的实施,通过民居改造、村落风貌提升、民俗文化挖掘、旅游接待设施完善等措施,打造一批现代化的藏式民俗新村,开发以民俗接待户和休闲林卡为主体的旅游接待设施,重点面向过路型游客,完善旅游廊道沿线的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功能。
2、景区项目带动型拉萨城郊旅游资源丰富,将规划形成纳木错、甲玛沟、彭波河谷、桑珠林等八大重点旅游片区,催生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未来,应积极发挥城郊旅游景区(点)在产业辐射、品牌营销、人气凝聚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周边传统村落的开发,通过具有乡村特色的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设施的完善,重点发展藏家乐民俗接待户,承载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形成与景区功能和特色的互补,构建以“设施共用、人才共享、功能互补”为特色的“景区+社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特色产业带动型目前,拉萨乡村地区以民族手工业、特色农牧业为核心的现代新型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可通过产业联动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特色商品购买、休闲农业体验等方面,寻找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点,打造吞巴藏香村、觉木隆藏戏村、支村休闲牧场、曲水西瓜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型乡村旅游区,以特色产业促进[FS:PAGE]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业增加特色产业附加值。
三、建立完善的旅游富民惠民保障体系鉴于拉萨乡村地区文化生态脆弱性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尤其需要政府扶持与引导。未来,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1、组织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拉萨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办法》,系统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模式类型、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农牧民参与方式等,通过规范管理和规划引导,确保拉萨乡村旅游产业的有序高效发展。
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职能,促进乡村旅游协会建设,倡导大众参与决策,建立合理的外来户与本地户合作机制,建立“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合资合作共生模式,实现外来经营者与本地经营者共生共存,从组织体制层面,保障利益公平分配,让乡村旅游的利益最大程度地留在社区。
2、基础设施保障积极推进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天然林保护等特色工程的实施,逐步扩大政府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重点用于乡村交通道路网构建、公共卫生与安全设施体系完善、乡村民居的更新与改造、水电管网的改造以及村落绿化和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全面优化农牧民生活条件,提升村落景观风貌,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资金人才保障在政府层面成立拉萨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提供直接补贴、小额贷款、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农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同时,积极与WTO及UNEP等国际组织,并调动农业、林业、计划、民政等政府及民间机构的作用,争取各项公益资金和社会资金,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制定完善的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通过各类优惠条件,吸引设计乡村规划设计与管理运营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全市域范围内的实施农牧民旅游技能培训计划,促进乡风文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制定农牧民就业指导办法,扩大当地居民在旅游食宿接待、导游、商铺经营等多方面的就业份额,提高旅游的农牧民参与程度。
总之,社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拉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关系到乡村社区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改善的民生工程。未来,应通过制定完善的措施体系,全面调动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的各种力量,丰富乡村旅游项目体系,拓展农牧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各类渠道,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拉萨乡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富民产业,最终现实旅游业与乡村社区发展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