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度假区之创新与转型
传统的观光游客逗留时间短,带来的负面效果有三:一是旅游质量较低,游客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路途中,游客疲劳有余而体验不足;二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不够,地方政府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概念,旅游相关产业尚未真正成形;三是对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仅限于表层开发,这种低层次的开发方式是一种资源浪费。
如今的度假区已经不局限于某一种功能,而是强调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度假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种需求,形成综合性、多样化的度假体验。在认清西部民族地区建设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前提下,西部民族地区欲实现从观光旅游到观光、度假、特色旅游三足鼎立的转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形象定位创新
很多目的地对度假区的理解仅限于温泉、别墅、高尔夫球场这些关键词,度假区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度假区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也是一种复合的生活方式。长远来看,度假区应该发展成为一道文化风景,会成为地方文脉的一条支流。建有地方特色的度假区,不仅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一项文化事业。
对历史格局和历史文脉信息的继承保护不够重视是很多地区旅游开发的通病。度假区的规划和建设因缺乏科学的理念和实施方法,造成历史环境逐渐丧失的事例屡见不鲜。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吸收东部度假区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起步时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使命熔铸于经济产业中。
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为度假村的形象定位提供了灵感。塑造别具特色的度假区形象,将休闲生活涂上文化的色彩,寻求度假区的差异性,是避免度假区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意的良方,而创意的关键在于“借题发挥”。以云南为例,云南位于多种文化交合地带,可借的“题”包括彝族的毕摩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哈尼族文化等等。游客通过度假的方式去暂时融入与平时生活不同的文化圈,在休闲生活中深入体验地方文化,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深度旅游。
(二)旅游产品创新
民族旅游的实质是把“古雅的土著习俗及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在明确可借之“题”,对度假区做好“形象定位”后,我们需要汲取文化内涵,提炼加工,将它们外化为旅游产品,将文化之精髓传达给游客。
文化理念如何传达给游客?就需要通过旅游创意规划和策划,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在产品的组合上,以特色民族文化为主轴,使旅游产品系统化,以文化作为线索串联起整个度假区,塑造出独一无二的风格。可以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建筑是无声的语言,也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地方建筑是自然环境、地方文化和传统技艺相融合的结晶,是人文之美的体现。度假区的建筑要吸纳乡土建筑元素,在建筑的布局、材料、风格上体现乡土建筑的特色,不仅是对地方文化氛围的一种亲近和契合,也会让游客切身体会到差异文化带来的欣喜。
2、饮食。特色的饮食是地方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对象。中国广博的地域、多样的经济类型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传统的“八大菜系”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民族风味餐饮。度假区的餐饮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性创新,针对游客的需要,开发出[FS:PAGE]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以飨游客。
3、项目。游客的需求显现出从观光到体验的发展路径。度假区不应是静态呆板的度假公寓、酒店等建筑实体,而应灵动轻快。灵动体现在丰富的易于参与体验的娱乐项目。除去传统的康体休闲活动,像温泉、保龄球、桑拿、高尔夫等,民族地区度假区可以植入很多地方文化要素,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民间传说、歌舞、体育、医疗皆可以借用。比如瑶族传统的药浴与正在流行的养生型度假十分契合,民族风的spa也能流行于国际市场。
(三)宣传营销的创新
西部民族地区建立度假区的一大瓶颈就是客源无法得到保证。要解决客源无法保证的问题,就应该积极寻找卖点,主动出击,运用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将民族地区的旅游度假产品推销给客源市场,防止度假区建成后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如何用民族地区的旅游吸引物打造出对游客的固定吸引?节事营销便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营销途径。民族地区多彩的民族节庆本身就是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参与性、体验性特征。如彝族、白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藏族的藏历年都伴随着规模性的群众狂欢活动,很适合包装成旅游吸引物。度假村可借民族节庆之势,将民族节庆的欢快气氛移植过来,邀请游客入住度假区,暂时摈弃都市生活的枯燥乏味,体验节日气氛,求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譬如呼伦贝尔在2009年冬推出的“邀您到‘冰雪那达慕’,去做一天蒙古人”的主题活动,就是一个借助民族节庆文化进行旅游营销的成功案例。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变化以及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度假型的战略转变,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主要吸引物,以观光功能为主的民族旅游区正在向复合功能型的度假区转型,这一趋势呼唤着文化因素的嵌入和整合。如何充分挖掘和深层次利用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度假区,实现传统观光型“民族村”的华丽转身,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