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下的中国式新城优化发展策略探析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30
  • 点击次数:605

A viewpoint from China on the optimu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new city districts
北京im电竞官网旅游景观规划院 李关平/付振兴

    China is in a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different types of new cities are constantly springing up. However the land and services are not yet sufficient to support their healthy growth. The new cities and city districts are like new-born babies and even undergoing adolescents, we are just starting to discover how to control and manage them.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also in its formative years, and we must give immediate attention to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tourism and city planning counselors in China, this article we adopts a Chinese perspective on the topic and issues involved with the growth of Chinese cities.

    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时期,众多不同类型的新城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从中国大地上冒出来,更为棘手的是,这片土壤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养分来支撑这么多新城的健康成长;众多新城如同新世纪婴儿已经呱呱坠地,甚至开始步入青春期,我们才着手探讨如何“计划生育”的问题。对于同样处于“问题年代”的旅游业,也不得不仓促思考如何来应对这一棘手问题。面对这样一个中国式的城市成长故事!面对这样一个中国式的行业成长课题!作为我们这样的中国咨询业者,在这里也尝试拿出我们最中国式的一种问题思考,姑以论之。
    一、“英雄气短”:我国新城现象扫描
    西方新城建设的成功经验还没来得及消化(毕竟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全国范围内的新城建设高唱着城市化的赞歌而快速展开,以至于还没好好地看清这些时代英雄的步调,我们就不得不正视这种“成长的烦恼”。
    1、强调符号性而文气不足
    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根和魂,有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有鲜明的城市形象。目前国内的新城建设,虽然在规划层面都极为强调传统文脉的延续与发扬,但往往停留于“龙”、“凤”、“中轴线”等近乎虚无的空间意象抽象和一些点缀性的传统文化雕塑符号上,要么再增加一些建筑文化概念造型化、视觉化的景观建筑。新城不能只停留于一种“有文无气”的文化躯壳包装,更需要建设一批有人的栖居、徜徉、体验的文化活动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文化娱乐空间。
    2、强调功能性而生气不足
    目前国内新城的规划与建设,大多重于行政、物流、商业、教育、文化和居住等功能设计的完善性和景观建设的硬质性,片面追求大尺度的空间理性和规则化处理,哪怕是建筑色调也多是清一色的冷色调,以至于我们对于新城的感觉除了“新”外,同时又会附着一种“冷冰冰”的距离感。新城不是简单的功能分区之间的合理性组合,更重要的是城市理念的灌输,从而联系与整合城市功能,使城市更具人性化、亲近性,将城市打造为具有特殊魅力和个性的区域。
    3、强调产业性而人气不足
    新城的开发与建设往往是高起点的,或以行政商务为导向,或以现代商业会展为导向,或以产业园区为导向,或以新地产开发为导向,大多易导致容纳本地就业的空间有限,城市生活出现新城(白天)与老城(夜晚)之间的钟摆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城规划虽然强调产业性的发展需求,而对日常生活的居住、消费、游憩性关注不够;虽然强调产业性就业,而对消费性就业却忽视较多。新城建设在注重前瞻性、现代性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配套本身。
    4、依赖政策性而底气不足
    新城建设往往承载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希望与未来,政府通过制订特定政策而进行强力推动是新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政策力度的不同,也导致不同新城在发展过程中后劲不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它已经跻身于国内大城市的行列。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亦相继纳入国家战略,而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新城建设,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就相对有限,这些新城必须靠自身去创造条件去形成持续推动力。
    二、“城在旅途”:几类新城旅游之道
    以某种驱动力为导向,新城衍生出了很多种类型模式,对应于不同类型新城面临的类型性问题,旅游相应可扮演不同的角色,可给出不同的优化方向。
    1、产业导向型新城
    以旅游为导向的产业新城转型,主要表现在:为工业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并利用工业优势孵化服务业;挖掘工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旅游,以工业旅游传播工业品牌;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旅游和谐功能,以工业打造实力,以旅游营造活力;工业实现跨越,旅游兼顾统筹。近几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城市能级提升,加快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大板块”建设,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成功实现由单一产业导向型新城向生态型旅游新城转变。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金融商务、现代休闲和商业文化中心。
    2、人居导向型新城
    以旅游为导向的功能新城建设,要依托周边城市的发达商业条件,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同时,通过旅游商业地产和休闲娱乐项目的引入,活跃人居环境,提升新城居民生活质量。通州是北京最先启动开发的新城,最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大量北京外来工作人员的居住问题。而未来通州新城核心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打造运河北京文化商务中心区,主要建设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水景公寓,打造运河沿岸高端商贸居住区;建设文化博览、文化演艺、运河水乡和商务酒店等文化商务休闲区;建设承办各种国际会议的国际一流的会展综合服务中心。
    3、交通导向型新城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流和人流的时代,以港口、机场、高铁站区为依托的交通新城日益成为国内新城建设的新宠。交通新城作为连接周围都市的交通枢纽,首先要实现的是客流的合理配置;其次作为区域化发展的产物,对于发展高端商务服务具有天然优势。作为以旅游为导向的交通新城建设,在做好旅游集散功能、旅游中转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在于高端商务服务的打造。以交通新城武广新城为例,武广新城是依托武广高铁交通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其定位为区域性商贸、旅游综合枢纽和生态新城。提升株洲、服务湘潭的新都心;株潭都市圈的现代化商贸旅游枢纽;辐射中南地区的第三代商贸发展平台。
    4、区域导向型新城
    区域导向型新城的建设往往出于平衡地区发展的目的。以旅游为导向的区域新城发展模式,在融入大城市、平衡地区发展的同时,又要对接周边大城市功能,实现撬动整个区域板块,成为联系都市圈周边城市的桥头堡。在旅游开发上重点在于主题公园类项目、生态保护类项目、综合产业类项目的打造,项目规划中注重前瞻性、带动性、引擎性、示范性,高标准、高立意,并在区域大格局中体现竞争优势。出于平衡区域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塌陷的考虑,南京市浦口新区应运而生。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通过对长江国际温泉度假城、滁河世界农业湿地园、长江西江口湿地公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大型旅游项目的打造,可使浦口区的城市吸引力、人气集聚力大大提升。
    三、“诸态妙法”:旅游如何提升新城
    针对新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旅游可在文态、形态、生态和业态等四个层次进行优化提升,推进实现新城的综合发展。
    1、文态包装
    城市文化是新城的灵魂所在。新城建设必须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发展同样的高度,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新城可以在形质上是新的,但要有传统的内涵,有传统的文脉延伸,有传统的精神气质,要通过纳故于新、推陈出新、返旧开新等手段,延续城市空间肌理,现代演绎传统艺术,传统元素符号景观化,打造新文化形态、新文化生活,新文化景观,形成新城特有的新个性魅力。
    2、形态优化
    形态优化,不单单是城市物质空间的功能优化,更在于通过生活空间、精神空间、娱乐空间等软性空间的植入或叠加。新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原有城市空间不足以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新城的建设来实现规模性扩张以提质增效。旅游具有主题软化物质空间、融通各产业链、平衡各分区功能的天然优势,通过释放旅游功能,可进一步协调产业空间、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之间的比例,提升城市空间的形态多样性和利用率。
    3、生态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现代新城生气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从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到田园城市,虽然生态概念上层出不穷,但大多新城的生态还是一种景观性的生态,是一种有距离感的生态。新城的生态建设,不仅仅是指城市的环境绿化,更多需要通过旅游功能的引入来激活城市生态的价值兑现,将多彩、快乐和健康等积极元素注入城市的发展理念中,使新的城市建设在视觉上是多彩的,在精神上是快乐的,在品质上是健康的。打造多彩生态、快乐生态和健康生态。
    4、业态丰富
    城市人气的高低取决于城市吸引力基础上的丰富业态支撑。新城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到核心产业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城市的管理与运营。在大力发展政务、商务、物流、会展、节庆等现代功能业态的同时,需要不断深化发展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基础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城市消费功能业态的地方文化魅力。通过业态尤其是“夜态”内容的丰富,打造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人气。
    四、“点金之术”:旅游怎样导入新城
    立足新城开发建设基础,旅游导入不仅意味着增加旅游方面的相应考虑,更是在泛旅游产业高度重新整合和提升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1、旅游形象导入
    充分挖掘新城的生态环境、现代公共设施和城市配套优势,全力整合社会资源为旅游资源,大打特色牌。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发展理念,将城市环境、城市资源转化为旅游效益,释放旅游形象之于新城发展的强大推广品牌效应,形成城市特有的形象竞争力品牌,如香港为动感之都,大连为浪漫之都,杭州为爱情之都,青岛为帆船之都,深圳为欢乐之都等。  
    2、旅游要素导入
    挖掘城市的旅游要素,尤其是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不仅可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而且可寻找到这座城市的根和魂。通过发展城市的旅游交通、集散、接待服务、游憩、旅游购物、夜间娱乐等综合配套功能,不仅可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增强城市吸引力。北京通州素为京东重要郊域,民风民俗深受京城影响,但它有深厚的运河文化根基,运河文化是其特色,造就了通州新城独特的品味和魅力。
    3、旅游活动导入
    将以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会议会展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活动引入城市,不仅能服务城市居民本身,同时还能服务外来游客,更大限度的积聚人气和活跃城市。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城市,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议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区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30个,有许多城市为此专门组建了政府会展管理或协调机构。 
    4、旅游业态导入
    城市要有活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行业,牵涉到食、住、行、游、购、娱、节庆与会展等诸多要素。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将旅游业态引入新城建设,不仅可为新城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而且可为新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久的生命力。旅游业态的引入,会使城市购物、娱乐、美食等业态产生跨越式发展,出现“旅游商业地产”的概念,如西安曲江的大唐不夜城、苏州金鸡湖的李公堤等休闲商业街模式。
    五、“万法归宗”:新城旅游规划要点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新城旅游规划的灵魂:传承老城文化,创意新城形象
    新城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而对于一座新城往往存在两种文化形态,一是老城文化,二是新城文化。在文化主题包装上,应该兼顾两种文化形态,一方面要对接好老城文化;另一方面,挖掘本土核心文化、特色文化,最终创意出新城的新文化形态,塑造新城形象。
    2、新城旅游规划的前提: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宜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的落脚点。新城往往处于城市郊区地带,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需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更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塑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3、新城旅游运营的关键:旅游商业地产,休闲娱乐项目
    新城的运营关键在于人气的集聚,人气的集聚需要商业地产和休闲娱乐项目的支撑。旅游商业地产,一方面在于新城住宅地产,培养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在于城市游憩商务区,尤其是商业街区的打造;休闲娱乐项目,主要是城市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活动载体。
    4、新城旅游开发的目标:居游共享公园,旅游休闲城市
    以旅游为导向的新城规划与建设,在满足其产业功能基础上,要充分强化生态空间、休闲娱乐和公共设施配套的完善建设,建设居游共享的公园城市理想,实现产业、功能、资源导向型城市向休闲消费城市的转型。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