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喊你当乡村旅游带头大哥,准备好了吗?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1-10
  • 点击次数:865


  近日,“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这句话的来自最新公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中这样阐述了这句话的内涵: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短短几句话的阐述,看似平淡,却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机遇。未来,在“培养职业农民队伍”的政策感召下,必将催生出一批批乡村旅游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堪称乡村旅游的带头大哥(大姐),那么,乡村旅游带头人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适应乡村旅游爆发式发展的浪潮。


  一、文化原真性

  乡村旅游带头人不要失去自己的原真性,不要对村里的文化没有自信。过去传统城镇化的二元发展格局中,村里人往往在各方面都比城里人落后。但是,今天城里人之所以愿意到村里来旅游,证明村里人的“落后”反而具有先进性。因为“落后


  三、知识成长性

  乡村旅游带头人需要具备培养村民知识成长的能力。村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分工各有侧重,因此,培训内容要保证能够随学随用,根据每个村民的需求和禀赋来设定具体培训内容,标准化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一对一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乡村旅游带头人同时具备学习知识和传授知识的能力,既要能够向外部的专家讨教经验和理论,也要能够把经验和理论针对性地传授给村民,让村民活学活用,达到学习与生产的高效对接。


  四、市场敏锐性

  乡村旅游带头人要有跟随市场的敏锐性。当前乡村旅游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尤其是随着交通便利性的大幅度提升,随着城市群建设的突飞猛进,随着汽车+移动互联网的双移动生活模式的普及,城市打工族利用周末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被大规模释放出来,乡村旅游市场呈现出爆发增长和快速迭代趋势。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迭代造成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强烈矛盾。这种矛盾正是当下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矛盾--需求端的快速升级与供给端的滞后成长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上级政府加强智力资源的输入,一方面需要调动村民自身与市场共同成长的积极性,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乡村旅游带头人。这个带头人是上级政府扶贫政策与村民积极性之间的桥梁,也是乡村旅游需求端与供给端之间的桥梁。


  五、落地应变性
  乡村旅游带头人要懂扶贫策略应变。乡村旅游发展与国家扶贫政策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今年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之后,扶贫更是成为国家顶层设计中的核心议题。乡村旅游迎来了“扶贫红利”。但是,这个“扶贫红利”如何利用好?过去,很多地方出现越扶越贫的现象,村民们躺在扶贫温床上,国家扶贫补贴被村民当做了铁饭碗,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扶贫成为了村民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工具,村民反而乐意端着“扶贫铁饭碗”一直“贫”下去。这样的扶贫就不小心沦为了消极扶贫。

  所以扶贫再也不能是专家们想当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从人性角度出发,充分理解村民内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一套积极扶贫落地策略。这套积极扶贫落地策略应该有三个特征:一是精准性,根据贫困户的特征来制定具体扶贫计划;二是引导性,要让扶贫户看到比“扶贫红利”更大的“智力红利”,扶贫只是开始,而不是全部,扶贫只是外在助推力,而不是发动机,真正的发动机是贫困户参与市场博弈的智慧与知识;三是代际性,扶贫不是一项几年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关系到村民数代人的工作。扶贫不仅仅扶眼前的贫困户,还要考虑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让贫二代、贫三代永远成为过去时。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就需要建立起长效持久的扶贫机制,让贫二代、贫三代享受到更加公平的社会公共服务,让他们融入到共同富裕的浪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二代、小康三代。


  六、金融有效性

  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支持。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之所以难以脱贫,其根源也在于金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乡村旅游带头人要牢牢抓住乡村金融的牛鼻子,把乡村金融机制搞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强调: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这份实施方案之所以要对农村金融做如此详细的阐述,就是因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盲、小、散、乱的问题,盲的问题是没有金融体系覆盖,小、散、乱的问题是有金融体系覆盖,但效率太低。一句话,农村现在亟需的是有效的金融体系。基于我们的行政体系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往往来自上级政府设计的整体金融模式,但是,这种整体金融模式在进入到不同村子时,需要针对村子本身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项目布局进行再设计,这个再设计的过程正是增强金融有效性的过程,也是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作为乡村旅游带头人,务必要在金融设计方面有两下子,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发展获得高效率、低风险的金融支持。

  七、规划专业性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某些艺术家和设计师认为规划会破坏乡村原真性,甚至将规划师视为乡村发展的敌人。实际上,这是对规划的狭隘理解,是典型的偏见。确实,在过去的传统城镇化语境下,中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扮演了助长野蛮生长的技术角色,帮助地方政府圈地、卖地,帮助地方政府搞大规模的城市扩张。但是,规划师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思,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取科学的规划话语权,从来没有停止过与甲方在规划上的碰撞与探索,他们不断地用自己的知识理性教育着甲方,培养着甲方对土地的热爱、对人的关怀、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正是规划师的这种坚持,使得中国的规划逐渐回归了科学与艺术相融相洽的本质,使得规划不再是追逐暴利和政绩的工具,而成为了帮助特定区域和特定项目可持续成长的好伙伴。
  目前来看,乡村旅游的交通障碍基本上被消除了,但是,很多乡村望着四通八达的道路,抱着五颜六色的旅游资源,就是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未来,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网”起来、“串”起来、“特”起来和“品”起来。所谓“网”起来,就是让乡村旅游与电子移动互联网融合,实现乡村旅游智慧化;所谓“串”起来,是指打通乡村与乡村、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壁垒,摆脱乡村旅游的孤岛困境,实现群岛效应;所谓“特”起来,是指实现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所谓“品”起来,是指实现乡村旅游与现代文明的接轨,让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不仅有历史“土”味,也有现代“品”味。

  作为乡村旅游带头人,需要善于甄选优秀的规划团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专业、敬业、职业的规划支持。乡村旅游带头人本身也要在规划方面有所研究,这样才能与规划团队很好地沟通,共同探索出富有价值的规划技术路径,最终为乡村旅游发展描绘出可落地、可操作的规划蓝图。

      作者:张栋平

      来源:im电竞官网旅游研究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