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逐渐走向休闲度假的时代,作为文创旅游产业中重要的因素,户外音乐节应抓住时代的机遇,由一年少数几天的特定商业活动转型为,以休闲旅游为大思路,以音乐文创为核心吸引力,具有品牌性、服务性、休闲性、体验性、主题性的持续型的特色文创旅游项目。
当音乐遇上旅游,音乐不只是音乐。
|
“音乐节”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1784年,韩德尔音乐节在英国诞生,音乐节一词也因此出现。20世纪60和70年代,爵士和摇滚音乐节的大量举办催生出户外音乐节,音乐节的举办形式逐渐从世俗音乐转向户外娱乐的形式,世界各地掀起了举办户外音乐节的热潮。户外音乐节不同于室内演出的音乐会,它以露天场地为演出平台,通过台上台下群体狂欢的演出形式,极好的诠释了音乐现场的体验之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人对音乐节的了解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开始的,这场具有50万人的聚会被赋予了很多神话,也是追求乌托邦梦想的摇滚乐手们所向往的乐园。而我国自己的大型户外音乐节的出现是以2000年的迷笛音乐节为标志。中国户外音乐节经过十年来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如今已变成年轻人欣赏音乐、娱乐休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目前我国比较著名的户外音乐节包括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热波音乐节等。
一、户外音乐节融合旅游成新局
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户外音乐节的举办模式经历了由最初的校办模式到如今的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经历由最初的策划人孤军奋战,到景区配合以及政府部门支持的成长过程。逐渐形成“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的模式。政府管理部门从最初对户外音乐节的排斥、怀疑和担心,变成了接纳、理解和支持。特别是继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后,中国在举办国际大型节事活动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中国迎来了以会展业为带动的旅游大发展时期,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积极迎合这一发展趋势,纷纷加大了各地的旅游营销促销力度,户外音乐节越来越受到旅游市场的重视,也为各地的城市形象和景区旅游业带来了不错的效果,让旅游业在不断发展的当下增添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形成了与旅游业逐步融合的新局面:
1. 引起社会关注
在全国越来越多的节事活动中,各地区频出新招,却见效甚微,源于同类活动不停在增加,已经造成了社会上的“审美疲劳”,特立独行又或独一无二的节日盛典不再是某地的专利,旅游资源的开发紧锣密鼓地开展,而在旅游城市与景区的宣传上却亟待更新,制造新的噱头。2009年,40多场音乐节在全国绽放,效果均史无前例,户外音乐节在铁杆儿的音乐爱好者的眼中也许不算新鲜,但是举办在旅游胜地却是另一番音乐之旅的体验。在普通音乐爱好者心中,音乐节的去与不去也许是一个问题,而在结合旅游的音乐节的双重吸引下,对于他们来说则加大了户外音乐节的诱惑。2009年后的户外音乐节给社会增加了一个新的视点,也造就了户外音乐节搭上旅游业新的发展时期的顺风车。2010年更多的人了解到户外音乐节,更多的户外音乐节也因为2009年各地举办带来的影响开始走到了全国的更广阔的市场,也使诸多有潜力的音乐节得以延续和扩散。11月前全国举行的户外音乐节就超过了90场,更有几家音乐节在不同的城市主办。如今的音乐节更注重自己的内涵,主题更加鲜明、积极、有思想,使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加愿意组织这样有意义的节事活动。
2.提升城市形象
户外音乐节做为城市或者景区的标签,能够增加城市和景区的时尚现代感,使城市自有的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撞击,加快城市现代思想的进步,推动当地人对现代时尚休闲活动和休闲旅游的认识,实现世界接轨。随着户外音乐节的举办,城市变得更加开放、更多地为大众所认识,现代人群变得时尚气息更加丰富、更加注重休闲,这必将会推动城市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3.助推旅游产业
户外音乐节的蒸蒸日上,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音乐节所提供的平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享受音乐的需要,还集成了创意文化、餐饮、艺术等多个领域。户外音乐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节事活动,开始融入休闲旅游领域,开启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的认识,让人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户外音乐节强烈的感召力呼唤着人们去追寻、去感受,它让人们走到户外去体验音乐、参与休闲,这与景区的作用不谋而合。户外音乐节颠覆了人们矜持的思想,人们在开放地迎接她并有所收获后,对旅游、对休闲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户外音乐节如何结合旅游华丽转身
搭上休闲旅游顺风车的户外音乐节,在过去的两年,形成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劲头。2014年音乐节实现票房收入3.79亿元,增幅为23.7%,与 2012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成为最受瞩目的演出细分市场之一。在数量上,2007-2014年国内户外音乐节举办台数连续8年不断增长,市场发展持续火热,其中2014年户外音乐节148台,比上年增加了27台,同比增长22.3%。在观众数量上,2014年户外音乐节总观众约为307万人次,较2013年增加了近38万人,增长率为14.1%。
从图表可以看出,相比于2013年,2014年的户外音乐节虽然从票房、数量和观众人数上有一定增长,但是增速却在下降。户外音乐节的未来在何方?
庞大的数据背后,让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仍未饱和的音乐文化休闲产业市场,结合近几年电视上不断涌现的唱歌选秀、比赛等节目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音乐而消费,音乐这个重要的文艺项目已成为休闲旅游时代最具创造力的重要吸引物之一。在旅游逐渐走向休闲度假的时代,户外音乐节也应从商业活动思路走向旅游思路,成为一项以音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休闲旅游应成为户外音乐节未来的主要趋势。从带动旅游、主推旅游而走向旅游。
1.户外音乐节形式的转变
现状户外音乐节由于其特定的实效性,每年只有特定几天举办演出,观众的持续消费能力不强,而且现在大部分户外音乐节以摇滚风格为主,观众还是以80、90后的年轻人为主。因此户外音乐节应该突破商业活动思维,以旅游产业为视野,打造具有不同主题各自风格的音乐主题景区、公园、营地、嘉年华等,将观众转变成游客,为游客打造以音乐、文化、生态等资源为核心吸引力,以自然环境为载体,满足游客的娱乐消遣、社会交际、个人认同需求的休闲娱乐场所,拓宽游客市场,以休闲的实质吸引更多年龄、更多喜好的游客。不光满足艺术欣赏的消费心理需求,更要满足休闲娱乐的消费心理需求。不光是文艺青年,也要吸引家庭旅游市场。
除了基于户外音乐节打造的主题景区外,也可以把户外音乐节做成现有已开发景区的核心产品,为景区的旺季锦上添花,为景区的淡季补充产品。例如美国犹他州帕克市的鹿谷度假胜地,冬天是滑雪者的天堂,当冰雪消融,滑雪者归去,鹿谷冰雪公园户外剧场亮起了灯,鹿谷音乐节开幕了。黄昏时分音乐节的旋律响彻整个瓦萨其山脉。音乐节是帕克市旅游淡季一个相对热闹的活动,同时配备其他户外休闲活动项目,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等。
2.户外音乐节服务的完善
当户外音乐节逐渐走向休闲旅游时,旅游所必备的相关服务设施也应得到完善。由于户外音乐节有在短时间汇聚众多观众的独特性,因此安全问题的避免与做好安全事故的紧急预案工作是对户外音乐节公共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到底是办成一场欢乐盛会还是诞生出一场悲剧,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的完善起着极大的作用。但除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在其它诸如场外的交通、场内环境、餐饮休闲设施、公共厕所的公共服务上也应得到完善。
在户外音乐节场外,大量乐迷蜂拥到来,对当地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户外音乐节场内更是麻烦重重,并不像许多抱着休闲心态而来的观众原本所想的那样是在阳光、草地和音乐之中与众人狂欢的愉悦景观,而往往是厕所前的百米长队,草地上各处垃圾的景观,以及因为安保问题不能自带饮用水但官方售水摊点却供货不足无水可卖带来的不快。这些都与观众们心目中理想的享受状态有太大的距离。能把这数以万计的游客服务得尽量周到,是户外音乐节转型休闲旅游后首要必须完善的。
3.打造品牌性的产业链
户外音乐节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产业平台,一依托这个平台,能够使音乐的现场化身为集纳演出、餐饮、创意市集、各种衍生品贩卖的场所,同时融合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科普教育、家庭亲子等众多相关产品。因此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和延续的产业链是彰显音乐节个性、保持音乐节活力的最重要因素。包括舞台的设置(森林剧场、沙滩舞台、草原舞台、水面舞台等)、特色餐饮的打造(音乐主题餐饮、本地特色餐饮、创意餐饮等)、旅游商品的设计(音乐主题文创产品、音乐唱片、主题T恤、创意纪念品等)、相关休闲活动打造(户外运动、沙雕活动、艺术展览、户外拓展等)、景观的设计(景观雕塑、特色标语、大地景观、休闲节点等)以及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持续性的品牌营销等。将音乐休闲文创产品融入旅游的每一个环节,提升音乐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度,以舒适的体验性和丰富的休闲娱乐性,将户外音乐节逐渐打造成一个成熟、稳定且极具号召力的休闲旅游品牌。
在旅游逐渐走向休闲度假的时代,作为文创旅游产业中重要的因素,户外音乐节应抓住时代的机遇,由一年少数几天的特定商业活动转型为,以休闲旅游为大思路,以音乐文创为核心吸引力,具有品牌性、服务性、休闲性、体验性、主题性的持续型的特色文创旅游项目。
当音乐遇上旅游,音乐不只是音乐。
作者:罗伊
来源:im电竞官网西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