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四大旅游强音与中国旅游两大风暴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2-08
  • 点击次数:393

时值岁末,中国经济到了年终总结的阶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为《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撰写了《中国经济的蓝图》,在文章中,李克强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的施政之策与发展前景。


  在文章中,李克强用到了一个词:中国增长故事。原话为“2016年,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这是多年来中国增长故事的核心要素。”可见,李克强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经济蓝图”是主题词,“增长故事”是核心词。


  一、李克强的四大旅游“强”音
  在整篇文章中,李克强有四句话与旅游业密切相关。
  1、第一句话给旅游业提气

  李克强在文章中说:“去年中国公民出境达1亿人次,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10%。这正是中国消费保持旺盛需求的体现”。这句话的背景实际上是要强调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最稳当的支撑。但是,需要一组比较亮眼的数据来支撑这个论点,于是选择了出境游的数据。可见,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稳增长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2、第二句话给旅游业定位

  李克强在文章中提到:服务业实现对制造业的反超且升势不减。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准确定位,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当中的主要力量,未来也将呈现出更多后工业化的特征。


  统计显示,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201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50%。可见,服务业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旅游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整合力和融合力的力量,将在城镇化中起到引领作用,以其对优质资源资本的吸附能力,助推服务业的全面崛起。


  3、第三句话给旅游业助力

  在文章中,李克强用一句话对中国增长走向做了概括,他说“我们要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在三次产业数量分别为8.1万户、31.4万户、160.7万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6%、6.9%、22.6%,分别占企业新登记注册总数的4.1%、15.7%、80.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而第三产业中除了旅游业,其他也大多都是旅游业的相关联产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创新浪潮是依托着“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骨架而展开的。高铁所到之处,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得到快速发展。统计显示,2014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60%以上。初具规模的“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为创新浪潮提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支持。

  市场主体的井喷式增长正是创新浪潮汹涌澎湃的见证。



  4、第四句话给旅游业开门
  在文章中,李克强提到“中国将更大程度融入世界经济,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会进一步扩大。”

  时间倒回到半年前的6月份,当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根据方案规定,外商可参与到商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中,投资旅游商品和设施,同时可在京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业务。


  半年后,在进行年末总结的《中国经济的蓝图》中,李克强再次提到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问题,可见,中国旅游市场的外资进入潮真的要来了,而且是规模比以往更大。

  值得强调的是,外资的引入实际上并不只是简单地带来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更重要的是,外资所携带的创新基因将对中国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为中国旅游创新浪潮推波助澜。



  二、中国旅游两大风暴

  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行业,虽然在经济下行中旅游业逆势增长。但其周边关联产业遭遇寒流的形势下,一枝独秀的逆势增长也是有点艰难的。要想让这种逆势增长状况可持续,需要在旅游行业里加强重组、升级和创新创业。从李克强的《中国经济的蓝图》中,我们能够读懂旅游业的未来。


  1、重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现在很多旅游企业,尤其是在线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知道自己处在风口,都知道未来会有更多利润空间,于是,为了抢地盘,不惜牺牲当下的利润空间来打击对手。实际上,这种做法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行得通。但是,在经济下行时,这么做就会面临风险,因为整个宏观经济的未来非常不确定。等你抢到地盘的那一天,说不定就是资金链全面断裂的时候。因此,需要与竞争对手妥协,彼此通过重组增强市场集中度,强化市场定价权,改善利润空间。


  旅游企业重组的好处并不仅仅局限在利润空间,还体现在对创新成本的降低。重组带来了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势互补,增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外溢效应,也将分散的研发资金集中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做一些更高端的创新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


  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突破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的束缚,积极给予制度机制方面的支持,让重组过程顺利平稳进行。
  现在中国经济遭遇寒流,原本各自为战的市场主体都有意愿通过重组来寻求生存,谁拒绝重组,谁也就等于放弃了走过危机的救命稻草。
  目前来看,有一些在线旅游企业已经觉醒,有的开始设立并购基金,有的已经发生了并购行为。举例如下:
  去年年末,腾邦国际使用自有资金 1亿元与深圳市腾邦梧桐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腾邦梧桐在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今年3月25日,携程宣布其麾下全资子公司中软好泰与原慧评网重组成立众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今年5月,重磅收购来袭--携程战略性收购艺龙37.6%股份,总价约4亿美元。
  今年10月,携程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获百度持有的去哪儿全部股票以及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


  二、创新风暴,吹得更强劲些吧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政府主导的事情往往有个特点--大而快,就好比画画,政府一主导,多大的画布都能铺开,多大的画笔都能施展,但是,政府主导的结果是很快就能够把画面的轮廓勾勒出来,但细致而精美的细节描画却是政府不擅长的。中国旅游业当下缺少的不是轮廓,正是细节的极致化呈现。这就需要发挥无数微小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由于旅游具有产业属性、文化属性,因此,旅游创新可以依据三个属性分为产业性创新、文化性创新。

  产业性创新主要是通过物质技术形态的改变来实现。以旅游+互联网为例,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业性创新。以会展旅游为例,这个行业长期以来处在信息非常不对称的碎片化发展阶段,如果能够进行“+互联网”的产业性创新,将会完美解决需求方、服务商、资源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非标准化服务问题。 目前,大多数会展旅游公司都在寻求向O2O转型。


  文化性创新主要是通过文化艺术形态的改变来实现。以红色旅游为例,一直以来,红色文化被赋予神圣而庄严的气质,但是,这样的气质显然与游客追求新奇特的娱乐化体验心理不相符合。那么,怎样对红色旅游进行文化创新,从而创造出让游客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从文化性创新入手。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也在变化,过去,红色文化更多地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信仰,而现在,红色文化更多地是一种承载民族集体情感的记忆。当然,并不是说红色文化不再是信仰,而是说,信仰层面的东西已经不需要再特别强调,因为已经强调了这么多年,早已深入人心,现在需要强调的是红色文化中中国人集体主义生存哲学的部分,这部分东西对于当下冷漠的中国社会来说,更有价值。这种对红色文化不同侧面的强调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如果我们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我相信,集体主义生存哲学更能够吸引和打动游客。


  当然,还有一种创新方式是通过文化融合来实现的,比如,红色文化与养生文化融合、红色文化与古典文化融合、红色文化与农业文化融合、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红色文化与工业文化融合等等。



  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转型期,各种论调此起彼伏,经济结构的调整伴随着社会思潮的剧烈交锋。李克强在年末发表《中国经济的蓝图》,针对未来的中国经济态势以及国际舆论进行增信释疑和预期管理,此举可谓用意深远。

  而旅游业的逆势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老百姓用脚所投的票,这个票是对中国消费力量的彰显,这个票是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呼唤,是对中国对外开放趋势的坚持,是对中国国际合作可能的探索,是对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处的昭示。


      作者:张栋平

      来源:im电竞官网旅游研究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