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升级模式一——规范化的乡村酒店模式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2-09
  • 点击次数:2520

一、模式解读

(一)核心理念

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乡村酒店”

以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乡村旅游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有品质的农家食宿接待服务,是传统农家乐的直接升级版。

(二)村落特征

1.资源均质,易于统一


村落农户物质条件高度均质,易于实现标准统一,尤其适用于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安居新村。

2.毗邻景区或游线,具有承接客源优势

临近成熟旅游景区或位于旅游热点线路之上,主要面向景区到访游客,有条件打造成为面向大众游客的食宿接待服务配套区。

(三)模式要点

1.酒店功能模式布局

按照酒店功能模式,对村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或改造,明确大堂接待区(即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区(即乡村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食宿接待区(即设施标准统一的旅游接待户)等功能分区,使乡村酒店具备高端酒店的功能布局。

2.乡村旅游合作社统一管理

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

3.酒店客房模式打造

按照酒店客房的的布局模式,设计各个接待户的配套设施,如房间面积、独立卫生间、统一的床上用品和洗涤用品等。

4.构建景区联动格局

积极与周边成熟景区联动营销,并建立从景区至村落的便捷道路导视系统,开通免费摆渡车,通过吸引景区到访游客,获得充足的客源保障。


二、模式构建

(一)规划升级——明确保护范围,科学规划指导

科学的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避免盲目开发所导致的村庄资源、环境和文化破坏,切合实际的规划对于乡村酒店模式的落地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规划初期,必须明确田园风貌保护范围,以不损毁乡土要素、不破坏传统文化为基础,预留足够的客房与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用来满足后期的游客接待服务和提档升级空间。


(二)基础设施升级——完善服务功能,展现乡村特色

乡村酒店模式的主要特色,是融入乡村氛围中的酒店服务体验。因此,与酒店功能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是必备条件。乡村的道路交通、导引系统、座椅等休闲设施、乡村特色的景观小品等,都是乡村酒店模式的基础设施,需在乡村现有设施基础上,以酒店功能为指导,逐一进行完善。政府可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补贴民俗户的厨卫等改造工程,提升整个村落的民俗接待设施档次。


(三)管理升级——制定规范, 统一管理
      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酒店模式,需要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对旅游农户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确保乡村酒店品牌形象。乡村旅游合作社由村委会进行监督、引导,并积极发动当地农户参与其中,分享旅游收益。通过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以有效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完善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职能,也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村落可用的旅游资源,将民俗文化、农业产业等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人、产、资的全方位组织化。
统一分配客流:乡村酒店模式的管理是将村内所有民俗户都纳入酒店式管理范畴,合作社相当于酒店的前台,所有到访游客先在此登记入住,然后由合作社根据各家各户的床位情况统一分配客流。


      制定管理手册:对乡村所有旅游农户采取酒店管理方式,制定管理手册,将民俗户的旅游厕所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民俗村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等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问题落实到量化指标上,规范旅游农户的各种服务行为。


规范旅游服务:乡村酒店模式的旅游服务要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床上用品洗涤配送、统一门头牌匾、统一卫生标准、统一经营管理模式”。采取源头把控方式,使规范化的旅游服务落实到点滴,规定旅游用品统一印制乡村旅游标志,并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发放,村落要设立多个中转站,负责乡村酒店床上用品的洗涤、消毒、熨烫、储运工作,切实做到“一客一换”,保证到访游客从走进民俗村开始,便享受到规范、高质量的服务。


 
图6  印有“密云旅游”字样的床单


      系统培训技能:乡村酒店模式,要求服务于其中的村民,具有较高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村落可开辟专项培训资金,对村民进行整体培训,还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相关科室及星级民俗户、大学生村官到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区县学习交流,组织市级专家对民俗户进行专门培训,与此同时,对重点民俗村、优秀民俗户进行专项补奖,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村民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引导、激发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


(四)体验升级——乡村舞台化,体验原真化

      乡村酒店模式从其出现之日就带有着浓重的舞台化色彩,以村落整体作为酒店基底,构建一台民风浓郁的实景演出。村民是演员也是观众,用自然的本真生活演绎村庄的美好,并将这种美好传递给游客;游客也不是传统的住客,通过与村民甚至乡村设施不断的互动,获得独特的乡村酒店体验。因此,乡村酒店模式的体验功能要求村民具备较高的旅游参与积极性,要求乡村特色在酒店管理下实现最大化彰显,要求产品体系不再以住宿为主,而是尽可能的丰富化,将乡村娱乐休闲体验融入产品开发,将地域文化中最本真的部分进行还原、升华。

表3  乡村酒店模式与传统单体酒店的体验升级对比


(五)文化升级——提炼乡村文化特质,打造乡村休闲空间

      乡村酒店模式的最大魅力,是乡村文化的融入,乡村文化是村落的灵魂,是乡村酒店模式的“招牌菜”。游客与村落的深层互动,是被最具地域文化特性的民俗活动吸引,并参与其中。乡村的民俗体验活动,可以极大地提升乡村酒店的旅游吸引力。


(六)宣传升级——新媒体营销,全网络覆盖

乡村酒店要积极引入新媒体手段,开展新媒体营销,实现“以小博大”的宣传效果。要积极搭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建设镇级旅游网站、村级旅游网站,以及乡村旅游旅游官方微信、镇级微信。全村要实现WiFi全覆盖,为旅游宣传、实时互动提供良好的设施条件。


 
图7  密云旅游官方网站

(七)联动升级——联动周边景区,资源共享

      乡村酒店模式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具体体现在四方面,即时空联系、景观联系、功能联系和品牌联系,实现乡村酒店和景区间游客、旅游资源、旅游品牌的共享。在时空上,建立村落与景区间的交通路线,使景区游客可以便捷的到达“酒店型”村落,无形中扩大了潜在客源;在景观上,村落的景观营造和建筑风格上与景区景观相和谐,并提炼乡村文化、建筑元素,融入到沿途景观打造中,实现乡村与景区的景观联系;在功能上,将乡村酒店定位于周边景区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主要承担住宿、餐饮功能,通过对景区功能的补充实现联动;在品牌上,积极利用周边景区的成熟品牌,进行旅游线路等的捆绑营销,实现景区品牌对乡村酒店的拉动作用。


三、模式借鉴

密云司马台新村——北京“乡村酒店”模式实践与示范标杆

司马台新村的前身是司马台村,因靠近司马台长城景区,该村是北京城郊民俗旅游发展较早较成熟的村落之一。2011年,古北水镇项目选址落户司马台村,为推动项目建设落地,对司马台村实施整体搬迁计划,遂启动了司马台新村建设。新村落成之后,即明确了践行北京市“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由司马台民俗旅游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定价、统一门头牌匾、统一床上用品配送洗涤,合作社下设民俗旅游接待中心,负责村落内的客源分配和统一结算。司马台新村由此变身为一个村民参与的乡村酒店,主要为古北水镇到访游客提供有品质保障的农家食宿接待服务,并与水镇内的高端食宿设施形成互补,成为了古北水镇的大众游客配套接待区。目前,司马台新村共有215个民俗户通过县镇村联合验收,可提供房间645间,床位933张。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