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仅仅联系起来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倡议与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在争取制度话语权的语境下,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的一年;这一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改变中国价值的一年。
2015年,全球经济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全球价值观却在频繁碰撞中寻找到了新共识。中国是这个新共识的积极主导者之一。
在中美、中俄、中欧关系层面,中国搭建起高层次的经济合作平台,寻求着基于一带一路广泛利益关系的好伙伴和大格局。
在亚太,中国宣示着基于亚洲引领世界发展的自信心,寻求着一衣带水的命运契合点。
在非洲、拉美,中国则致力于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取话语权,中国希望贡献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引擎,更是文明重塑的新生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作为超级网络大国的地位已经显现。根据《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到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 个,.cn域名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固定宽带接入端口4.07亿,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宽带用户规模全球居首。
作为超级网络大国,中国的互联网文明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也将成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文明的重要试验场。基于这样的认识,此时中国寻求和争取全球话语权可谓恰逢其时、底气十足。通过建设网络强国,中国将掌握更多世界话语权。
构建网络强国语境下,旅游业成为了网络强国的重要注脚。旅游的移动属性与网络的移动属性有着强耦合关系;旅游的分享属性与网络的分享属性也有着强耦合关系;旅游的“+”能力与网络的“+”能力也有着强耦合关系。基于以上三组耦合关系,旅游强国将成为网络强国的重要注脚,旅游强国战略也将与网络强国战略建立起相辅相成的映射关系。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首次提出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李克强的这句话埋下了供给侧改革的伏笔。
8个月之后的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供给效率的提高,供给效率的提高核心就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时间点虽然是在11月,但是,在2015年年初已经有着初步的酝酿。
中国出境游游客购物狂潮已经成为常态,携程的统计数据显示,圣诞、元旦出境游旅客在入住酒店时,购物的便捷性是第一考虑要素,携程数据显示,36.9%的旅客预订酒店的过程中,首先会查看周边是否有大型的购物场所。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如此热衷海外购物,直接原因是海外购物质优价廉,根本原因是中国供给体系出了问题,供给体系的制度成本过高,在制度成本过高的压力下,生产者往往采取劣质的方式来寻求补偿,同时价格也被推高。生产者与制度之间在争夺利益,消费者的利益难以保障。
因此,供给体系的成本控制力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社会保险费、物流成本、能源成本、融资成本等。
早在2014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点正好叠加,这二者共同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力显然更广泛,直接导致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舆论议题向防风险聚焦。统计显示,中国11月份外汇占款又下降3000多亿,资本外逃压力很大。美联储加息更是雪上加霜,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给中国2016年的宏观经济框架带来各种风险。如果2016年世界经济的亚健康状况恶化,则中国还有可能要承担世界经济调整的成本。
从国际上来看,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困境是人们对现代化转型风险的基本描述,具体体现就是环境约束增强、产业升级遇阻、传统优势失去、城镇化模式生变、金融体系脆弱。
在中国,风险似乎不只是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困境。中国的风险似乎更加复杂。
(1)失衡风险
中国人口之多、国土面积之广、经济体量之大、社会问题之复杂都使得中国的平衡发展受到巨大考验,如果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则有可能造成失衡风险。
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积极稳妥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又能让战略新支柱产业以较快的发展态势跟进,这种旧产能出清、新产能跟进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平衡也非常重要。
(2)失本风险
2015年的一个大亮点是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了国家五年规划。可见,顶层设计中已经意识到了长期透支造成的危险。生态文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如果为了经济发展速度而失掉了这个根本,那么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没有意义的。
搞好生态文明,不仅仅关系到生存的根本,也关系到国家制度之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态文明治理方面比资本主义国家有优势,因此,生态文明也将成为在国际上争取制度话语权的主要领域。
(3)失心风险
之所以提出共享发展,提出共同富裕,是为了让社会发展更加公平,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所以,让民心更加团结是未来中国飞跃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互联网也是守住人心的一个重要领域。
互联网是中国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舆论场。中国作为网民规模第一的超级网络大国,在网络治理体系方面的经验也将为全球网络治理提供借鉴,并且有可能以网络治理体系催生出网络文明新价值体系,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军事冲突等重大挑战叠加,全球都面临着失心的风险,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能力战胜失心风险,为全球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三、供给体系改革的旅游通道
1.游业打造的顶层通道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旅游外交”这一概念,中韩、中墨、中印、中国—中东欧旅游年等多个高规格国家级活动相继举办,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各种外交场合中也都强调了旅游业的重要性,习近平还出席了中日旅游交流活动,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也在华成功举行,并且在2015年还确定了成都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的举办地……这些都意味着旅游已经成为了世界发展寻求共识的顶层议题。
旅游业带来的人口流动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
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明确提出了多项便利中国公民的签证服务。2015年5月,智利提出将免收中国游客签证费用,并为商务技术人员往来提供便利。2015年6月,中国与欧盟达成协议,在15个非设领事馆城市设立签证中心,便利更多中国公民申请赴欧签证,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
尤其是中日韩三国,通过旅游业已经建立起了旅游生活圈。
官方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消费预计达1000亿元,2015年中国公民人均在日消费已经达到1.5万元人民币,超过了2014年的1.2万元和2013年的1万元。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有着很强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为供给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从旅游业与农业来看,二者之间存在资源本底、体验特征、生态价值等方面的耦合关系;从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来看,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灵魂, 而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可实现业态创新和价值转化,二者之间也存在很强的耦合关系;从旅游业与金融来看,旅游业能够整合各种相关产业,能够集聚较为优质的资源,这也为金融业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本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