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辟矿山治理利用新途径 ——以淄博金山露天采石场为例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1-15
  • 点击次数:1378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宏观政策对矿山开采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逐步取缔关停。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众多矿山企业面临关停或者转型压力。笔者根据淄博金山徐旺矿业以旅游+理念,未雨绸缪,在开采过程中筹划未来旅游发展,以创意设计指导矿业开采,为产业转型创造条件的案例,阐释“旅游+是矿山产业转型的有利方向,且越早筹划越有利。


关键词:旅游+  矿山  山水再造 


一、“旅游+”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因其“低碳”、“绿色”、“生态”、“健康”、“生命力强”、“带动面大”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受到政府、投资商和当地居民的欢迎。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二、非煤矿山面临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宏观政策对矿山开采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逐步取缔关停中小型非煤矿山。以山东省为例,仅2015年,就关停非煤矿山1480家,主要为采石场。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被关停采石场有合法开采手续,且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违规行为,政府强制关停将面临一些列问题。


1、矿山开采投入巨大,政府强制关停,将面临巨额的赔偿问题。

2、矿山开采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突然关停将使大量工人失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3、矿山开采与生态恢复存在一定计划性和周期性,突然关停的矿坑场地破败,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加大。

4、纵观多年来的矿山生态恢复项目,因经济效益较低,多以国家、当地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为主,但因需治理项目众多,造成资金压力较大,项目推进迟缓。


三、土地政策机遇

2015年12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意见》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废弃矿山、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促进文化、研学旅游发展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新政鼓励废弃工矿用地开发旅游,对矿山的旅游开发形成有力推动。


四、矿山旅游案例研究

矿山旅游发展已久,但多为矿山关停后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发展而成,较成功的案例有英国伊甸园,原是当地人采掘陶土遗留下的巨坑,工程投资1.3亿英镑,历时两年,围绕植物文化而打造的,主要项目包括潮湿热带馆、温暖气候馆、凉爽气候馆三大种植馆,各馆内种植了来自全球的数万种植物。两个大小温室:包括模拟热带雨林气候的大温室和模拟地中海气候的小温室。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在开业的第一年内就吸引游客超过两百万,开业至今游客量过千万。


国内发展较好的案例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常年的开采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通过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手法来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将矿区的“十大亮点”与公园建设“无缝对接”,把公园开发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弘扬矿冶文化,再现矿冶文明,展示人文特色,提升矿山品位,打开旅游新路上, 定位在“科普教育基地、科研教学基地、文化展示基地、环保示范基地”。


目前矿山旅游多起步于矿山关停之后,依托矿山遗留现状进行改造利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开发成本较大。


五、“旅游+”推动矿山产业转型

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以我单位最近编制的淄博临淄中国兵家文化博览园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阐述以旅游+理念指导矿山转型及生态恢复工程,实现由二产向三产的完美转型。


金山石灰石露天矿位于淄博市金山镇,主体矿坑位于金山西北侧,面积约3000亩,开采历史悠久,山体破坏严重,周边居民多在矿山谋生。开采企业为本土企业,企业在采矿的同时,考虑未来资源枯竭后周边百姓的就业问题和采矿对生态的破坏如何恢复等问题。企业未雨绸缪,在矿业开采过程中已筹划未来矿山的生态修复及利用问题,通过产业筛选,确定“旅游+”的发展方向,同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开发方案指导矿业开采活动,为旅游开发营造适宜的场地空间。


旅游视角下的场地资源梳理:三千亩可“任意雕琢”大地艺术的开敞空间。正在进行开采工作的3000亩矿坑,犹如正在雕琢的璞玉,以创意场地空间设计指导矿产开采活动,雕琢大地,营造“峰、崖、柱、穴、洞”等岩石景观。


峰、崖、柱、穴、洞为自然奇观,多为自然山石通过风蚀、水蚀、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形成的,是自然观光类旅游景区的核心资源,如张家界石林、桂林象鼻山等。

通过调查,国内外废弃采石场也有留下峰林奇景的案例,如广东番禹的莲花山,是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因采石后留下来的石头似出水芙蓉(莲花)状而得名并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形成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如莲花石、燕子岩、八仙岩、莲花岩、观音岩、飞鹰岩、南天门、神仙桥等。


 如今,矿山开采多采用定向爆破、光面爆破、切割等技术,且技术日益精湛,具备雕刻大型场地景观的技术条件。国内外大型崖壁雕刻举不胜数,美国的总统山、中国的乐山大佛、蒙山巨型寿星像等等,均为山体雕刻的经典之作。


  目前矿山开采活动正在进行中,通过对场地景观的精细化设计,以设计指导矿山开采活动,预留百峰林、玄天崖壁、巨型石柱、象形石、穿山洞等奇特景观均有可行性,场地景观基底为区域未来旅游开发创造基础。


引水入园,恢复生态、营造“瀑、帘、溪、池、湖”等水体景观。



场地周边有引水干渠经过,有条件引水至场地内,规划通过设计,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与场地景观完美结合,利用落差,打造瀑、帘、溪、池、湖等水体景观,同时在采石过程中,预留种植坑、种植槽,覆土进行绿化工程,植物灌溉系统与水景观系统相结合。


水、石、林构成了区域独特的景观基底,在山东乃至周边区域,将成为稀有的景观特色。

旅游的发展,景观是基础,文化是灵魂。通过文脉梳理,将中国兵家文化作为文化核心,同时融合齐文化、矿山文化、生态文化与景区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提升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矿山文化不具备支撑旅游区发展的重任,规划对淄博乃至山东文化进行分析。山东被成为齐鲁大地,临淄在先秦时期为齐国的都城,以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名扬于世。但就目前旅游业的现状而论,鲁文化的中心城市曲阜,由于以孔子为号召,以“三孔”为依托,故更加兴旺。而临淄因文化众多,文化品牌较为模糊。通过齐鲁文化的分析,鲁能文、齐尚武,各具特色。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漫长的历史时期。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可为兵家文化的典型代表。齐国的兵家文化从开国国君姜太公开始,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灭商,“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六韬》一书为后人记录其军事谋略。另外齐国时期涌现的孙武、孙膑、田单等,都是堪称一流的军事家。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司马兵法》均为传世之作,奠定了中国军事文化的基础。可谓兵家文化的精髓。可以说齐尚武文化具备打造与鲁文化相媲美的山东又一文化名片,但目前齐国尚武文化没有具体承载地。


通过文化筛选,旅游区发展以齐尚武为主题,延伸至中国兵家文化,打造以中国兵家文化展示、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区,同时盘活周边资源,配套主题公园、乡村旅游、康体运动、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构建综合型旅游景区。


在资金筹措方面,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采矿企业承诺企业利润优先用于旅游项目的建设,同时,结合旅游开发方案,积极招商,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中来。


六、总结

旅游+矿山,实现产业的顺利转型,顺应生态环境修复的宏观政策背景,为周边百姓在矿山关停后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为开发企业提供反哺社会的契机,同时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最终实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

《淄博临淄中国兵家文化博览园旅游区总体规划》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