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乡村旅游社区的思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1-20
  • 点击次数:1129

一、一个震后崛起的新社区

1999年9月21日,一场7.6级的大地震发生在南投县集集镇,而距震央20多公里的桃米里被震出一个“桃米坑”。桃米里369户人家,有168户全倒,60户半倒。“明星灾区”的身份一下子更将桃米里长久以来传统农村产业没落,人口外流等尴尬暴露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地震让桃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还因此得到了众多社会资源的投入。震后不到一个月,廖嘉展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就来到这里,积极帮助桃米村进行灾后重建的规划。此外,政府、学界、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小区居民开始跨领域的合作下,一同进行产业、小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营造与重建工作。


 2000年,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邀请了台湾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协助桃米的生态调查及规划。调查结果发现,因经济衰退而低度开发的桃米,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原来台湾二十九种蛙类,桃米就拥有二十三种;台湾一百四十三种蜻蛉类,在桃米就发现四十九种。


以此,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培养了许多“生态讲解员”,介绍青蛙的保育知识。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抱怨。但正是通过各种培训课、培训班,村民们慢慢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并且正是因为生态培训课程,才令村民了解到了当地的生态资产和经济价值,自觉加入到重塑家乡的队伍里。


重建10年,部分废耕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倍。生态为体,产业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实践,现在,游客们可以3月份来桃米看青蛙,4月份看萤火虫,5月份看油桐花,6月份欣赏独角仙(一种甲虫),8、9月份暑假期间,桃米就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白天在湿地看水生动植物,夜间抓蛙看蛇……


 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观光、度假、休闲。周末和节假日,桃米生态村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人;平时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人民币。


二、一个新型社区的再造论

桃米村的社区再造坚持了“生态为本,产业为用,资源挖掘,社区营造”的思想。这是桃米社区的成功的主要经验。


(一)资源挖掘

在对桃米村资源的挖掘过程中,整合很多团队将桃米的生态资源进行了彻底梳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地方虽然接近日月潭,但台湾游客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要人文没人文、要历史没历史、要风景没风景,只有青蛙最多。”为生态社区建设奠定了基调。


(二)生态为本

桃米村确定了生态为本的思路,开始了生态家园的建设。桃米溪是村中的一条贯通东西的小溪,是桃米村的“母亲河”。由于这里曾经是埔里镇的垃圾填埋场,溪水臭气熏天,污染严重 。为了将村民们团结起来,桃米村民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护溪行动:决定对其封溪两年进行整治,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封溪宣誓大会。封溪告示牌的揭牌,显示了桃米人的决心,意味着生态保护行动已成为全村的公约,资源永续的责任也将由全村共同承担。护溪就成了全社区一个共同的“事业”,起到社区营造中统一大家的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三)产业为用

原来的桃米村,由于位于山林间的盆地之中,交通闭塞,早年在山林间辟地种植地瓜、稻田,一直以农业为生。1990年代初期起以麻竹笋为主要产业,也属于传统农业,辛劳一年的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经过了对当地资源挖掘以后,桃米社区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产业——建立了全台首个青蛙观光特色社区。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培养了许多“生态讲解员”,介绍青蛙的保育知识。帮他们开了600个小时的体验游、深度游观光概念的课,让他们知道未来的后现代经济有什么可能性让农村富裕。


桃米村除了坚持生态涵养,还着重在强化特色上下功夫,例如:对于二十三种青蛙种类和青蛙分布的介绍,采取了拟人化的手法,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强化了知识性。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先把自家旧房屋,打扫一两间出来“试营运”。并且在经营民宿得先建构一个“知识经济的社群”,“新故乡”邀请世新大学观光系专家,培训村民休闲产业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将造屋过程变成了重塑社区核心价值的契机,进而将桃米社区推向“合作与互助的时代”,逐渐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连结起来。


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桃米生态村的主要产业,村里五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经营生态产业,而其他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也因为生态旅游带动而升值。现在,桃米村还向外输出自己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帮助别的地方发展生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四)社区营造

桃米村在服务经济中找到了结合美学、感性、游憩与创意的第四级产业。在重塑产业的过程中,结合青蛙观光特色,进行社区的全息化营造,乡村风貌也得以保持与延续。社区里到处可见以青蛙为主题的景观营造。根据低密度开发的原则,桃米村不建大的酒店,游客接待以特色民宿为主,而青蛙这个元素在民宿里也随处可见,宛若一个青蛙王国。这种主题鲜明且气氛活跃的全息化社区营造方式,同时给桃米村的乡村风貌保护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另外,台湾去年有一部非常重要的3D立体动画电影,以桃米作为原型,以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过程,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记》。桃米社区的产业从青蛙观光、生态、旅游,走向了影视、媒体,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和生长,可见桃米社区非常可观的未来。


有人这样评价: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是一种“基进”运动: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文化人、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中产阶级等精英分子是台湾“基进”运动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在试验并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即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


三、一个新型乡村旅游社区的启示

台湾乡村旅游以及乡村社区建设对于内地来说具有深刻的借鉴和反思意义。“十三五”时期是国内新型乡村和城镇化建设的风口,未来的乡村应该如何发展?“千城一面”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乡村个性将被唤醒。在一批的乡村创客的激流勇进下,探索旅游型新农村发展的模式,将不断的被推进、被尝试、被创新、被检验。


 “见山、望水、忆乡愁”,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将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创造一种老乡民和新乡民邻里关系融洽的和谐社区,共圆乡梦的理想社区,将成为一代乡民的愿望。


(一)老乡民发展模式

村民作为土地的拥有者、房屋的拥有者,农业的劳动者、乡村的建设者、文化的活化者、乡村智慧的经验者,必须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劳动、经验,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未来新型旅游社区中,他们可以成为农家乐经营者、 乡村文化表演者、商业与文化服务者,通过多途径实现安居、宜游、乐业。

 

(二)新乡民发展模式

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

一种精致、慢生活,带有乡愁和情怀的乡村生活方式

一个自我梦想实现,参与和带动乡村发展的乡村职业和身份,融入“新故乡”

n  新故乡

这个词汇的创造者廖嘉展对它有一段深情的诠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偶然和机缘。如果,有某一片土地对你有所养分和启发,它就是你生命的所在、价值的所在。即使它不是你血缘上原生的故土,也可以成为你的新故乡。


在新社区的建设中,新乡民不仅回归到了土地,回到了乡村生活,也实现了乡村身份的还原和塑造。在塑造新乡民的整个过程中,要促进他们去融入乡村,走进老乡民当中去,圆满自己的乡村生活梦。


1、为他们缔造一种自然原味的乡村生活方式

满足现代都市人群回归田园、回归土地的心理诉求,以原汁原味、返朴还淳的乡村体验为思路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环境营造,让久居都市的人群在乡野田间享受一种自然品质的、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养老方式。


2、赋予他们融入乡村未来发展的乡村身份和职业

新乡民是新知识和新文化的代表,新乡民回归乡村的时候,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智慧,在新型社区中赋予新乡民新的身份和职业,在新故乡发挥他们对乡村的热情和情怀。投身到现代农业、有机农产品、乡村建设、手工艺品、文化发展,为未来乡村注入新血液和活力。也升华了新乡民的自我价值和满足。


3、为他们回归一种和谐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

打破大都市水泥森林的生活交际怪圈,在新型社区中,新乡民为老乡民的家乡贡献了力量,帮助老乡民知识和技能提升,带动老乡民的增收和就业,这将促进新乡民和老乡民构建一种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这种“合作与互助的时代”逐渐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连结起来,为共同的社区而紧紧联系在一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