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发布了很多年,可以说,农民 问题年年都是头号问题,但农民在中国社会年年都是经济发展的短板。短板论是去年才提出来的,但短板问题却是历史问题。中国农民曾经在五千年历史中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随着现代化进程,农民在整个生产体系中参与社会分工的能力、参与利益分配的话语权却赶不上城里人。
所以,一号文件年年都把农民当做一号兄弟,可是,这个一号兄弟身上却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失落感。按理说,中央决策层出台的文件都凝聚着整个国家最顶尖的智慧,也凝聚着领导人的呕心沥血。可是,文件要化作实实在在的利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中,一号文件必须要经过庞大的行政体系的运作才能真正实现与农民的亲密接触。这一点也正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所看重的,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一号文件怎样才能实现与农民的亲密接触?在整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门槛,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重门。
一重门:中南海之门
1、中南海之门的现实责任
一号文件每年所聚焦的事情几乎都差不多,只不过,每年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不同,对这些问题的聚焦也需要把握好语境。在特定语境下看待农村农业的问题,找到特定语境下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一号文件走过中南海之门的内涵所在。
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所处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是什么?当然是新常态。这几个字看似很理性,实际上背后隐藏着非常纠结的矛盾和非常复杂的困难。不过,有道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央针对新常态,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解决方案。于是,今年的一号文件就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来展开。
一号文件的开头这样写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中南海之门的历史责任
中南海之门承载着现实责任和历史责任,在出台政策时,除了考虑现实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还要考虑历史纵深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执政党的责任。一个执政党如果总是站在强势的一边,如果总是为社会的精英力量服务,那么,这个执政党是不合格的。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社会底层大众造福的政党,所以,其历史责任是重大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短板,说来说去,都是农民的短板,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说来说去,也归根结底都是农民的问题。
因此,在今年的一号文件当中,有三句话是令人震撼的。这三句话分别是:
(1)、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
(2)、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3)、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这三句话也体现了中南海之门的历史责任感。
3、中南海之门的技术智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在国家经济治理层面曾经经历过较为频繁的思想交锋和政策更迭,最终,供给侧像金箍棒一样成为了定海神针,让中国经济找到了前进的定力。供给侧改革体现的是国家顶层智慧的结晶。所以,一号文件也紧紧围绕着供给侧改革这个技术逻辑来展开。
宏观层面,一号文件对供给侧改革做了这样的阐述:“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一号文件还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二重门:县委县政府之门
中国的行政体系中,县委县政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任何针对农民的利好政策都需要通过这个环节最终才能触及到真正的人。同时,这个环节也往往是最难监管。最容易出漏洞的环节。以低保政策为例,国家的政策是要让农村的贫困人口享受到国家优惠。但是,县委县政府这个环节却猫腻颇多,把很多低保指标给了当地有权势有关系有后门的人物。于是,原本的惠民政策就成为了县委县政府向少数人进行利益输送的通道。当然,县委县政府也不是傻瓜,他们也会给一些真正的低保户送去低保,只不过,真正的低保户往往选择几家做个“形象工程”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县级干部把扶贫工程做成了面子工程,某地一位县级领导搞沼气扶贫,花了很多钱,结果,家家户户都有了沼气,但是,家家户户都没有去利用沼气(因为靠沼气赚的那点钱太少,倒不如出去打工),最终,花了国家的钱,支持了沼气企业的生意,老百姓的扶贫问题却没有解决。
以上两类问题都属于扶贫不精准。
好在中央政府大力实施从严治党,加强了对行政行为的监管。在扶贫问题上,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各部门要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切实把民生项目、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考核督查问责。”
一号文件当中的这段话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三项保障。一是技术保障: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低保全覆盖等;二是机制保障:脱贫工作责任制。并且强调了“低保全覆盖”和“脱贫攻坚考核督查问责最严格”,一个全覆盖(也就是不再有什么指标,只要是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一个最严格,这两个词表达了中央的决心和态度,同时,也让县委县政府之门能够通畅的打开,保证政策红利能够与农民亲密接触。
三重门:农民之门
再好的政策最终都要进了农民的门才能与农民亲密接触,才能带给农民福祉。今年的一号文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旅游方面,一号文件破天荒地采用了一大段内容来阐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可见,旅游业成为了解决中国农村农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从一号文件的阐述来看,我们能够发现旅游与农民之门的几个关系:
1、旅游能够留住农民之门
一号文件中提到:“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这句话中将“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定义为了农村发展旅游的资源。这一点实际上早已成为共识,但是,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来,意味着国家顶层对这一共识的肯定。如此一来,以后那些总是想着要关掉自家的门,甚至不惜让老宅子破败下去的外出打工者,应该反思了,自家的老宅子不能破败,自家的门不能关掉,因为宅子破败了,乡土文化也就消失了,门关掉了,乡村风水也就断掉了。而这些宅子和这些门在一号文件中已经被定义为旅游资源,他们承载着农民翻身致富的希望。
2、旅游能够激活农民之门
(1)资金进门
农民发展旅游的最大掣肘就是资金,长期以来,中国农民把大量钱存进了银行,却没有获得银行足够对等的贷款支持。尤其是大规模城镇化之后,大量农村的闲置资金随着人口流动也一起流进了城市,支持了城市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解决方案:“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
(2)基础设施进门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赖良好的基础设施,这恰恰也是农村的一大短板。
一号文件指出:“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
农村的风景很宜人,而基础设施往往很愁人。尤其是在旅游进入休闲度假时代之后,乡村要能留住人才能形成人气,才能真正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盈利模式。而留住人的关键就在于基础设施。这方面的投入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弥补了乡村的短板,另一方面能缓解城市的产能过剩问题。让更多的产能转移到农村地区。
(3)文化和产品进门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好的文化与好的产品来支撑。没有文化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 的,没有产品的文化也是无法恒久传承的。因此,文化和产品要同步迈入农民之门。对于旅游产品进门,大家可以理解,因为很多农村还有好的资源,缺好的旅游产品;对于文化进门,大家或许就会有疑义,文化不是本来就在门里吗?确实是这样,文化原本就在农民的家里,但是,要发展旅游业,需要文化再进门。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农民已经逐渐远离了过去的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时代,农民需要重新找回自己失去的文化传承,并且需要赋予这种文化传承崭新的时代气息,唯此才能让乡村旅游的过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体验需求。
针对产品进门和文化再进门,一号文件也做了详细的阐述:“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
3、用地保障支撑农民之门
农村土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资产,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红利被快速释放出来,创造了中国城镇化的奇迹,这个过程里,支撑城市土地稀缺性的必要条件正是对农村用地政策的约束。因为农村用地无法进入市场与城市用地进行竞价,所以,城市用地一直都保持着稀缺的特性,而农村用地却成为了沉睡着的财富。
一号文件在用地政策上实现了突破,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记得在去年的一号文件中,有一句话: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今年的一号文件破天荒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个专项内容来阐述,则表明了一个大趋势,未来的农村将成为居游共享的美丽家园。相信一号文件在走过三重门之后,一定会与农民实现亲密接触,带给农民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者:张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