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需要硬碰硬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01
  • 点击次数:946


旅游研究是一个企业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说,在中国做企业有很多无奈,无法在所有时间所有事情上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投机取巧与实事求是结合。那么,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必须实事求是,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可以投机取巧。如果连这一点都分不清楚,那么,一个旅游企业或许就真的面临一场危机考验了。


实际上,实事求是是个老话题,没什么新鲜的。不光旅游企业需要实事求是,别的企业也需要实事求是。但是,今天只把旅游研究与实事求是单独拿出来谈,显然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在中国旅游企业中,研究这个词正在被曲解。有的人认为研究可以是一个象征符号,有的人认为研究可以带来巨大关注度,有的人认为研究可以沽名钓誉。这些想法都是对的,研究确实能够在某些时间某些事情上带来这样的效果。


但是,以上那些都是研究之末。可惜,现实中总有些人舍本逐末。那么,研究之本究竟是什么?


研究之本是求真知、识真人、找真相


中国经济今日遭遇的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去长期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由于太多的地方官员带着官僚的思维来操纵地方经济,导致了我们失去了真知,识别不了真人,找不到真相。于是就有了地方债务的疯狂扩张,就有了房地产驱动的粗放城镇化。


旅游业也是如此,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求真知、识真人、找真相。当然,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要求在所有时间所有地方所有事情上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硬碰硬,但是,在某些关键的地方关键的事情上就必须实事求是。比如,旅游研究。


长期以来,旅游研究一直都是中国旅游业的短板。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就是因为这个行业里戴帽子的人多,踏踏实实搞研究的人少。戴帽子的人有三类:一类是靠拉关系走后门混进专家队伍的假专家;一类是既有关系、有后门,也有学识的真专家;还有一类是不搞关系、不走后门的纯专家。这三类中只有最后一类纯专家是踏踏实实搞研究的。其他两类基本上是玩借花献佛的把戏,靠专家的帽子骗饭吃。


戴帽子这件事,既有专家自己的错,也有地方政府和某些机构的错。

有些地方政府请某些专家当个顾问,实际上,发了证书就基本没啥事情了。这种戴帽子的事情怪专家,也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为了政绩,专家是乐意。两者一拍即合。可是,对于旅游研究来说,这有啥意义?


当然,给专家戴帽子的不一定只有地方政府,也有一些来自更加高级的机构给专家戴帽子,这些帽子背后往往有一些高人,这些高人喜欢包装专家,然后让专家帮助自己的公司拉点项目。这些事情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早已是行业内的潜规则,所以大家不要怪我揭露。实际上,我也没有揭露,我还是守住了底线,不过是把大家私下里议论的事情放进了文章里。


需要指出的是,我并不反对戴帽子,对于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发个帽子是一种鼓励。可是,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发个帽子则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识一些专家,头上的帽子很多,你跟他要理论文本,他也能拿出一大堆。可是,仔细一看,理论文本都是他主编或者编著的。这就是典型的伪理论。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根本不是这位专家写的,而是在别人写完以后,专家看了一眼,然后当了一个主编,或者编著者,请注意,“编著”二字实际上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误导读者以为是这位专家的著作。同时,也没有侵犯著者的著作权。在打擦边球这件事情上,专家们倒是用心良苦。可惜,这样的“用心良苦”如果能够用在研究上就好了。


最可怕的是还有人为这种以“主编”之名占有别人知识成果的行为站台,说这不叫占有,这叫整合,把大家的知识整合起来,这是一种“领导风范”,值得提倡鼓励。我觉得,听了这样的站台托词,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当代中国之所以缺少影响世界的理论著作,就是因为这样的“领导风范”太多,压抑了大家的创新精神。


研究之本是务理论之实、务实践之实


理论要来自实践,实践要总结为理论。如此循环,才能成就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可惜的是,现在的很多旅游研究都变成了相互抄袭,没有任何有用的干货。曾经跟一位旅游界前辈聊过这件事情,这位前辈无奈地说,“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那些抄袭的作品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让你重新又温习了一下过去看过的内容”。


还有一些不务实的做法是求速度。曾经有一本旅游界的重量级图书,号称是某国际旅游机构委托编写的,此书洋洋洒洒写了数百页,可怕的是,成书时间仅仅用了一个月。编者还义正言辞的说,“书中的数据都是来自政府机构的独家权威数据,是通过朋友关系才获取到的,非常可靠”。结果,我上网一查,这些数据都是网上的,而且还是过去两三年的数据。更可怕的是,书中的理论基本都是网上抄袭过来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伪理论竟然被大肆宣传,吹捧成旅游界的大亮点。可见,中国旅游研究已经堕落到何种程度?


旅游研究的实践也有真伪之分,有些实践本身就是冲着地方政府的政绩去的,这样的实践必然也不能产生有价值的理论,最多是告诉你怎么迎合地方政府的政绩心理。所以,在实践中也要务实,让自己的实践符合市场规律,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形成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在im电竞官网,我从一件小事看到了旅游研究的希望所在。去年我负责编写内刊,有一篇文章是编辑负责起草的,需要领导署名。我去找了王珏总裁,让王珏总裁审阅。王珏总裁立刻批评了我,她说,“这文章不是我写的,不能署我的名字。谁写的就署谁的名字。”我觉得王珏总裁这句话体现了务实的精神。虽然仅仅是一件细小的事情,但是,要做出来却是不容易的。


当然,很多领导都有秘书,秘书写文章,领导署名,这其实也很正常,也没什么不对。


我强调的是在研究领域,领导的文章属于公文,两者不一样。公文,领导可以让秘书代写。但是,研究文章就必须严谨。当然,有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领导出个大概思路,让别人写成文章,双方共同署名,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研究领域内,领导什么都不研究,就把自己的名字署上去。如此官僚的作风,必然让中国旅游研究走向覆灭,也让中国旅游失去指南针。


还有一个更可笑的例子,某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甚至登上了国内某顶级新闻媒体的版面。令人诧异的是,专家的这些观点都不是专家自己的,而是网上某一篇文章里的。这专家的胆子简直太大了,面对记者的采访话筒,也敢“抄袭”。只不过,在信息时代,受众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分辨信息的真伪,大家也不太在意这些琐碎的小事,正因为大家的漠然,才给了专家们肆无忌惮抄袭的“底气”。


还是回到了我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中国社会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实事求是硬碰硬,在某些领域某些事情上可以适当投机取巧。


但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必须硬碰硬。否则,中国旅游研究没有希望,否则,中国的学术研究没有希望。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