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聚集区,构建城市旅游的新经典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03
  • 点击次数:433

北京、上海、广州,在光怪陆离的现代时尚城市中,总会有一个或几个角落里聚集了一些看起来跟这个城市氛围很不搭的商业、艺术或是人群。人们总会被它表现出来的异质特征所吸引,虽不是专门为旅游而建,但却把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城市文化等软实力传播了出去,成为了标榜个性、创意生活、聚集人气的城市吸引核和活力中心。它的独特性成为艺术文化的另外一个范本,而这正是城市旅游开发的关键。


艺术集聚区与旅游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如何规划建设才能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吸引物?两者之间怎样实现互动发展?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及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进行探讨研究的。


一、从泛旅游角度看艺术集聚区

旅游发展到今天,与传统的观光模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旅游产业更多与城市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他泛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超越传统模式,成为旅游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艺术集聚区,从泛旅游角度看,就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因为它对游客构成了吸引力。这种旅游吸引力不在于景观,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与现代时尚文化、艺术气息碰撞出来的积极因素,游客去感受的是一种文化体验和艺术氛围。这不仅仅是城市集聚人气的手段,更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能够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的真正原因。


同样,旅游带来的人气、消费、知名度,一方面能够为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们提供良好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以艺术机构为核心,以咖啡馆、西餐厅、书吧、创意商店等服务业为辅助,集艺术展示、艺术创作、艺术经纪服务、广告、软件、电影、出版、时装设计等新兴产业的汇聚中心。


二、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瓶颈

我国最早一批的艺术集聚区,比如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大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是艺术家们的自由聚集。随着这些早期艺术集聚区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艺术集聚区等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投资商与政府逐渐渗透到了这一市场,或接管以前自发形成的聚集区,或重新规划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其纳入了政府的文化产业规划中。


投资商与政府的介入,从一定程度上说,推动了艺术集聚区的市场化发展,使得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抗风险能力更加强大、产业链更加优化。但在利益及政绩的驱使下,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的现象,导致产品数量激增、产品类型同质化、产业布局随意化,甚至被质疑有“圈地”的嫌疑。另一方面,人气及商业价值的提升,导致了区域房租的上涨、商业活动及文化旅游的增多,原来吸引艺术家积聚的较低的成本、适合创作的艺术氛围受到了挑战,一些不能维持的画家只能搬离,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整个园区的经营。


三、艺术集聚区的发展何去何从

政府及投资商的介入、旅游化市场化的发展给艺术集聚区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冲击,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片面的拒绝这种发展趋势。审时度势,权衡分析,找出融合之道,借助外界之势,促进自身发展,寻求艺术聚集的可持续之策,才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考虑自身条件,形成鲜明主题

在798、宋庄等艺术集聚区蓬勃发展,全国兴起“建园热”的大背景下,一定要首先考虑自身的建设条件,不要盲目跟风建设。艺术集聚区并不是简单的改造几个老厂房,再吸引几十、几百名艺术家入驻,就可以诞生的,也不是所有地域都适合建设的。综合来说,艺术集聚区有如下特征:(1)所处的城市有较强的文化氛围及文化消费能力,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但交通还比较发达;(3)一般在是空旷的无用之地或是废弃的工业厂房上发展起来的;(4)有一批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相对前卫的艺术家。其中创意是其发展的根本要素,缺乏创意或是创意人才的积聚,都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


2、合理规划,与旅游融合发展

艺术家创作是需要一个氛围的,大量游客的造访,会对此构成威胁,久而久之,会使艺术集聚区失去吸引力。但反过来看,如果没有这种人气的积聚,这里的艺术家也是走不出去的。旅游与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规划合理、管理得当,是可以实现协调融合发展的,这需要政府与开发商的双重努力。


首先,艺术集聚区要成为旅游吸引物,就应满足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前提条件:形成一种很好的体验、有很好的娱乐性、有很好的参与性。因此,艺术集聚区必须要按照艺术创新的意愿进行重构,无论是在内、外装饰还是艺术行为方面,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平台、时尚地标。


其次,政府和开发商要明确,艺术集聚区之所以会成为旅游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因为这里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气息。如果不从艺术家本身的利益出发,而单方面追求商业经济,将导致艺术家的撤离、文化氛围的淡化、旅游吸引力的消失、游客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损失,最终使整个集聚区走向消亡。艺术集聚区首先应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催生更好更多艺术作品”的空间,保障艺术家群体的存在和活力,促进艺术与大众的互动。


最后,才是完善和强化产业链,与旅游和城市发展互相融合,提高其经济收益。

艺术集聚区在规划时,可将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布局在展示消费空间的周边地区,在保持艺术家与外界联系的基础上,最大化的为艺术家营造一个创作氛围;在旅游配套的建设(餐饮、商铺、纪念品等)上,一定要控制数量,且严格控制商家进入的标准,选择一些富有创意的原创精品,与其他旅游景区相比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避免以资本和商业之名绑架艺术;品牌的提升与旅游的带动,必然会导致地产价值的提升,房租的上涨在所难免,政府可以对园区内从事艺术行为的个体,建立租金补贴制度。


3、政府可参与,但不要过分干预

艺术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而大多数艺术家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但无论是何种机制下形成的艺术集聚区,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能,都不能以独立的身份参与经营活动:制订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从宏观上引导产业的发展;在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给予创意企业以财税等方面的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身创意产业;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为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监督整个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方向,避免过度商业化;完善基本服务设施,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等等。


四、各地艺术聚集区都在尝试与旅游的融合互动

北京是国内艺术家和文艺青年聚集的城市,而北京各大艺术街区,又是这个城市最具艺术气息的区域,随着艺术家们的精神开拓和艺术创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也成为吸引游客参与艺术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从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大稿国际艺术区、酒厂ART国际艺术园、环铁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方家胡同46号、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费家村艺术区、雍和艺术区、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等就可以感受到北京城市民间文化艺术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政府、社会、美术圈、媒介态度的变化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变化。这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变化、文化多元发展、艺术市场兴起背景下的必然现象。虽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已经打破了艺术街区形成伊始的平静和纯粹,但作为北京特有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还是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北京市海淀区打造中间文化艺术园区,以文化艺术园区推动城市旅游的大发展。以紫竹院路、杏石口路为轴,东起昆玉河,西至西五环,7.2公里的大道上,点缀着马奈草地、坦博艺术中心、中间艺术园区、中关村多媒体产业园等文化园区。随着中间建筑建设的不断完善,创意街区、中间影院、中间剧场近两年陆续开放,中间艺术馆、艺术家工坊、创意工作室,这些独特的现代建筑带着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中间剧场周日下午经常举办艺术沙龙活动,常会吸引一些艺术爱好者,特别是大学生和科技园区的工作人员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中间剧场音乐项目的内容有中外名家音乐大师课,专题性和主题系列音乐会。在中间建筑艺术区中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旨在将文学、戏剧、音乐与绘画艺术汇聚在一个艺术空间正是中间剧场的特点。这条集多媒体艺术、剧场演艺文化、画廊和展示艺术为一体的西山文化创意大道,以剧场演出、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为核心,将充分整合资源,构建起范围广、规模大、层次高、多渠道、多形式的艺术生产、展演和交易新格局,作为海淀未来几年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使之成为吸纳优秀文化、传播传统艺术、打造创意中心的重要平台。培育成北京西部重要的以文化艺术为吸引物的旅游景区。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的著名艺术家群落——上苑艺术家村正在成为“原生态艺术聚集区”。经过18年的发展,艺术家群落已经从最初30位画家为主体的“上苑画家村”,发展成为有雕塑家、书法家、诗人等约150位艺术家居住、创作和生活的“上苑艺术家村”,兴寿镇将建设“原生态艺术集聚区”与“北京草莓第一镇、山水田园休闲镇、和谐宜居典范镇”等旅游建设项目一同确定为未来城镇的发展目标。按照空间规划,兴寿镇将规划一条总里程约为10公里的环形景观大道,这条大道既是可以领略上苑山水田园美景的游览主路,又是划分集聚区产业分布的主要界限。以这条景观大道为分界线,原生态艺术集聚区将划分为东岸、西岸和山前三个部分。西岸将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东岸以艺术机构等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为主,山前以桃峪口水库旅游度假核心区为主,建成后的“原生态艺术集聚区”将成为北京最重要的艺术聚集区之一,也将成为北京北部重要的文化艺术旅游景观区域。


上海这几年积极推进文化艺术与旅游的融合,大都会旅游做的有声有色,莫干山艺术区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莫干山路50号集结着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风情各异的厂房,现在整个园区内有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挪威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80余位艺术家以及画廊、平面设计、建筑师事务所、影视制作、环境艺术设等。莫干山路50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有画廊、设计公司、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迁入,形成了目前上海最具规模和有着艺术质量的当代艺术社区。上海衡山路以复兴路-衡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为重点区域,积极发展休闲经济和旅游经济,大力发展商务、里弄式酒店、旅游服务和餐饮娱乐等项目,以此带动区域商旅产业的能级提升。衡山路未来的开发将历史、文化与休闲娱乐相结合,通过业态和品牌的调整,重新塑造高雅、静谧的形象。如今的莫干山艺术区和衡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都吸引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旅游经济、休闲经济都得到长足发展。


在唐山,具有120年历史的唐山启新水泥厂,如今也正在变身为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暨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融文化艺术创意与工业遗产保护为一体,采用创新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对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物、构筑物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改造,新老建筑部分将充分融入文化艺术创意元素,在建筑体积和数量、尺度、色彩等方面与保留建筑相协调,集文化艺术、摄影师工作室、精品酒店等多种创意产业于一体的项目集群,业态定位还涉及到餐饮娱乐、休闲文化、艺术空间、时尚购物等,最终形成以博物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暨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是对启新水泥厂120年历史文脉的最好传承,而且将填补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水泥生产大国在水泥工业历史研究和水泥文化传播方面的空白,将有力地促进唐山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城市中心区域开发建设和城市转型升级,引导唐山工业城市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总的来说,艺术集聚区不仅是城市旅游中的另类经典,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有很大的价值:第一个是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传承;第二个是产业价值,吸附了诸如材料加工、装裱、传媒、版权、设计、旅游等相关行业,其贡献超出了艺术本身,形成了整体产业链的价值提升与带动。艺术走出象牙塔,通过旅游与平民,与大众,与游客在互动融合影响中找到发展的动力,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郄文革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