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im电竞官网旅游研究院第七届研究生班第三期课程在im电竞官网国际咨询集团总部举行。本期课程邀请嘉宾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主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局长张红榛,为大家讲授“后申遗时代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张局长和大家分享的是世界遗产哈尼梯田的价值与哈尼民间智慧,探讨保护利用面临的困境,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讲人简介:
张红榛,1964年生,哈尼族,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毕业,文博专业研究馆员,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主任、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局长。长期从事哈尼梯田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坚持申遗13年,推动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和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工作;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突出贡献奖,被誉为“梯田的女儿”。
课程大纲:
为什么要保护?全人类共同的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保护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敢问路在何方?关键词:可持续。
一、为什么要保护?全人类共同的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作为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景观,2013年6月23日在柬埔寨金边成为我们国家的第39个世界遗产,它是国家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
在申遗没有开始之前,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老师1999年在云南提出了一个建议,建议“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当时有人提出质疑, “梯田也想要申报世界遗产?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另外,我和几个年轻人业余时间办了一刊报纸,叫做《梯田文化》,我们在报纸上发表了史军超老师的调研报告,有部分人感到很奇怪,州机关有一定级别的人也问“梯田也有文化?”但是现在通过我们十多年的努力,证明了梯田不仅有文化,而且这个文化是世界级的。十年磨一剑,2013年,终于冲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家族,成为了世界遗产家族中光荣的一员,同时在这十三年的漫长时间里,我们还获得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继浙江青田之后中国获得此荣誉的第二家。另外,哈尼梯田还有三个国家级的荣誉:国家湿地公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多声部民歌音乐、红河乐作舞传统歌舞、生产知识等六项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梯田的文化不断被挖掘、价值不断被发现。
这不仅仅是红河人的骄傲,也是云南的骄傲,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华民族的骄傲。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之后,旅游如期升温,大家对哈尼梯田的美景、美食、美的生活都非常向往,所以旅游怎么搞,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管理者,申遗的成功实际上是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申遗之后,哈尼梯田的保护发展怎么搞,对我们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也是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课题。
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南部,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红河县、绿春县、元阳县、金平县等四个县,总面积近百万亩,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是81万亩。现在大家认知度比较高的是元阳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特别苛刻,为了确保成功,我们仅抽了元阳的三个片区6万亩作为遗产区进行申遗。实际上,哈尼梯田分布于整个云南南部的哀牢山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县、绿春县、元阳县、金平县之外,甚至还有玉溪的元江、普洱是墨江哈尼族聚居地区也有大量梯田分布,元阳只是其中一个点而已。
哈尼梯田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7大田制之一,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呈立体气候,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下降0.6度,生态系统是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良性循环。所有的农耕技术和文化习俗都是围绕梯田进行,呈现出生物多样、文化多样、和谐共融的特点。中国的四川、贵州,浙江、广西、湖南都有梯田,但是面积广阔、集中连片分布规模最大的只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外日本、韩国、巴厘岛、秘鲁有梯田,但是他们的规模没有办法和红河比。
1、我想有个家。悲壮的哈尼祖先历史传奇
在哈尼族口传的迁徙史中讲到,哈尼族是西北氐羌部落的后裔,因战乱和瘟疫,从藏羌文化走廊不断迁徙,经过四川大渡河与雅砻江的中间地带,到达大理,到过昆明、建水石屏一带,最后跨过红河,定居在山高坡陡、云雾缭绕、水源丰沛的红河南岸深山密林中,开创了农耕文明时代,千年过后,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世界文化遗产闪耀世界 。红河岸边六蓬古渡口还有迁徙的古寨遗址,位于傣族聚居区,说明哈尼族的祖先在这一代确实居住过。按照王清华学者的说法,一个流浪了千年的民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家园。
多年后,整个哀牢山地区梯田连绵不断。除哈尼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也聚居于此,如:傣族、彝族、苗族、拉祜族、壮族等,说到这,大家可能奇怪,红河那么多民族为什么叫哈尼梯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哈尼族的梯田从开垦的历史、面积、参与开垦的人口,都是最久、最广、最多的,它所形成的文化现象非常的丰富系统,它的农耕技术相当精湛,所以哈尼族的梯田是一个品牌。广义的角度,是指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开垦的农耕文明奇观,实际上包含了各民族的梯田在里面,所以叫做哈尼梯田。按照有的学者的说法是,哈尼梯田是把坝区的农耕文明移植到高山上,它也是一个传承和弘扬的结果。
2.“四素共构”的生态系统
在营造家园的这个过程中,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把自然生态创造性地翻版成农业生态系统,构建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共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哈尼族和当地世居民族的生存智慧。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建立,充分说明少数民族也是有文化的,也是讲科学的,哈尼人对自然的观察是独具慧眼的,与大自然的互动也是和谐的,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却没有破坏旧世界。,达到了一种平衡,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亚洲是一流的,在世界上同样堪称一流。
哈尼人对水资源的认识和管理是非常智慧的。有个人在高山上绕了半天最后跑来问我,“山上没有水库,这个水是怎么上去的?”我说:“水从天上来,云雾就是我们的空中大海,森林就是我们的绿色水库。”一年一度的印度洋、南太平洋季风性气候带来的雨水储存在在绿色的水库里面,渗透到地下看不见的水库砂石层里面,水就慢慢流下来,被聪明的哈尼人截流,开挖水渠、通过大沟、小沟再灌溉到梯田里面。流到低海拔的水受热变水蒸气蒸腾到高空,又被冷空气截流,变成雨水降到森林里。如此循环反复。哈尼人很好地利用了这个自然生态循环,变为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哈尼族传统的农业里面是不施肥料的,肥力是怎样保持的呢?一个是山林里冲下来的腐殖土;另一个就是寨子里牲畜的粪便通过水沟冲到田里面去,还有一个就是把田埂上的杂草砍下来,整个冬天放在田里沤,这就是最好的绿肥,再通过各个渠道来补给肥料;另外哈尼梯田之所以持续的一个原因就是冬天放大假,对土地的适度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3.精湛的农耕稻作技术
哈尼梯田作为古老的农耕文明,有科学的水资源的认识和管理、生态的肥力技术、精耕细作的田间耕作技术技术,还有交换稻种的习俗,还是一个复合的农业系统。除了种植水稻之外,还放养鸭子和鱼,放鸭子的目的是为了松土和除虫,还可以刺激哈尼梯田的丰收;鱼在田里游来游去的,也是松土施肥的作用。我去韩国参加梯田协会的研讨会,我发现他们有一个鸭子农法,这个就是哈尼梯田放鸭子的生物技术。我问你们是不是到过我们哈尼梯田,他们说是的。作为农业的一种生物技术,这个也是一种智慧。在哈尼梯田系统里,除主产水稻,还有许多副产品,比如鱼、泥鳅、田螺、鳝鱼、虾巴虫等多种水产品和微生物。哈尼梯田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里面,它除了贡献食物之外,在保水、保土、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湿地的作用。
4.绚烂多彩的民族服饰
哈尼族的服饰,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生活的区域在不一样支系不同,他们的服装是不一样的,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款式,和谐多元,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农耕历史文化的产物。比如弈车人的服饰,短衣短裤,有传奇故事,穿在身上,相当于把历史文化穿在身,展现健美理念,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又便于梯田劳作。
5.多姿多彩的节庆歌舞
说到节庆,梯田农耕有三大节日。开春的时候要过战神节,摆长街宴。一到节日,大家都会到林子里去祈求战神赐予我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农耕顺利。长街宴,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宴席。菜来自各家各户,不论你是贫穷或者富裕,大家都会交一些钱,然后寨子里统一杀一头猪,每一家都会不多不少的分一块肉,拿来分享。实际上整个节日的过程就是拿来求福、赐福、享福的过程,是精神上和谐沟通的表达。但是我们搞旅游设计,不要因为游客喜欢就天天搞长街宴,它是有信仰在里面的,是有农耕的分时在里面的。如果天天长街宴的话,他就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它就是一种表演。
插完秧后,会过六月节,六月节会打秋千,转转秋,要有勇敢的人才能上这个秋千,这是一个放松的节日。一种说法是,大家累了需要休息,另一个是传说,农耕的时候,小动物受伤了,他们跑到天神那里去告状,天神说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不过我会惩罚他们的,但是到了日子,天神偏袒哈尼人,就告诉大家,你们要叫“哎哟哎哟”,要杀牛留血,于是留下来了“杀牛、祭天、打秋秋”的说法。实际上这是一个祈祷丰收、“愚人愚神”的节日。
到了十月,要过一个丰收的节日——十月节,感谢天神、老祖宗赐福给我们。哈尼族的战神节、六月节、十月节都是围绕着农耕丰收过的节。除了欢乐之外,节日还是农耕的分时线。年初的时候它告诉春天开始了,我们要把农耕准备好;年中的时候,告诉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年底,秋收,这个节日之后,就可以嫁女儿、娶媳妇、盖房子进行村寨里面的各种文化活动。
6.丰富、系统的民间知识
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但口传的民间知识非常丰富,系统,也是灿烂的民族文化瑰宝。猪小河,一位非常博学的长者,他是一位农民也是一位铁匠,被称为是哈尼族的“活字典”。所有的哈尼族知识都在他的脑袋里。哈尼族的很多文化都是由他口传,别人记录,整理出来的。平常我们只会说春耕、插秧、劳动这样的词汇,但是在这些老者的口中唱出来的时候,却特别的美:“布谷鸟叫了,春天来了,哈尼人的农忙季节到了,秧姑娘就要嫁田小伙了,秧姑娘嫁田小伙的时候,脚要洗的白白琛琛的,腰要扎绿色的腰带。”把一个很枯燥的农耕劳动,描写成充满情趣的大地婚礼。
7.古朴传统的哈尼民居
哈尼族茅草顶的传统民居很美观,它建在半山腰上,上山好打猎、下山好干活,在中间不冷不热好生娃娃,人居环境是很好,气候环境温暖湿润向阳,有水又有山。村寨当中,有祭祖先,很多人一谈到哈尼民居的时候就集中在要不要这蘑菇顶、要不要茅草房的问题上,我觉得不应该局限在蘑菇顶、茅草房上,我觉得应该保持它原有的特色,强化他的特色和功能。
8.自然和谐的宗教信仰
哈尼人生活在大山深处,大山对于哈尼族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尊崇自然、敬畏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只有与自然搞好关系,才能获得安宁的生活。哈尼村寨每年年初都要举行祭寨神的活动,表达的是和谐的诉求,我已经生活在哈尼大山上五十多年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到过我们哈尼族的寨神林,一是面对神秘的林子我有点害怕,二是出于对传统的尊重,我就不进去了。在2012年申遗过程中,教科文组织派来的专家石川干子,她提出来要去看一看,老百姓先是答应看一下,但是不是很情愿,出于对传统的尊重,最后她也没有进去。我认为,村民对大山的情感已经上升到宗教的层面,无形当中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9.互帮互助的社会组织
哈尼族是一个以村寨为单位的民族,不同于汉族更注重血缘宗亲,哈尼族更注重村社之间的关系,所以春耕、秋收、盖房、起屋这种重大劳动生活都是互帮互助的。听说你家今天要插秧,好多亲朋好友就会主动过来帮忙,过几天到了我们家插秧了,大家也会过来帮忙,这就科学、高效的抢到了节令。
10.尊老爱幼的风尚美德
哈尼族尊老爱幼的风气比较盛行。长者年龄差不多就不用再到田里干活,都是由年轻人赡养,年轻人伺候老人,老人负责守家、照看小孩,教育小孩。
11.生态营养的梯田美食
这是我们的梯田产品,红米、紫米还有糯米。哈尼族有“无糯不成席”的说法,如没有了糯米,节日也就过不成了,春耕祭战神的时候,我们要祭献黄糯米。用一种叫做黄饭花的植物,蒸煮后,泡在米里,做出来,颜色非常漂亮。就有人问,为什么要染成黄颜色的呢,直接蒸着吃了不好吗?据说神喜欢黄颜色的食物,它是祈祷秋天丰收的寓意。
12.撼人心魄的im电竞官网
哈尼梯田是一个养眼、养胃、养身、养心的一个im电竞官网。古老的家园,是我们民族发展的见证,也是多民族融合的见证,它是一个活化石,一个活的农业文化遗产。它的产量持续养育了上百万世居民族。它的科学价值,如水资源的利用、人居环境选择、科学田间管理,也见证了哈尼梯田合理朴素的科学体系。从看得见的景观到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体现出它的景观美学价值。同时它也是我们文学艺术家创作的宝库。也许在科学家眼里它是一个科学系统,在历史学家眼里它是历史的一个见证,在摄影家的眼里它是美学艺术的化身,但是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它就是我们的家园,土地的粮仓,那么对于我们梯田保护者来说,它是需要保护的一个大地母亲。
世界文化遗产在红河评遗的景观评语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形成的独特的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到了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模式。它说的就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类生存的样本。
二、保护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有的人说,哈尼梯田是上帝的杰作,我说哈尼梯田怎么会是上帝的杰作,这是农民老百姓用血汗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如果非要说是上帝的杰作,那我们的农民就是上帝。人类聚居的典型案例,以水稻梯田为主的梯田文明,哈尼梯田实际上是农耕稻作和生态文明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景观,它是生态文明的一个产物,它的文化、农技都是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之上的,生产活动都是低碳的环保的良性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是和谐共荣的。哈尼梯田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基础。
近十多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法规建设,健全政策法规。
走过几千年,它已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大地母亲。以申遗为契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云南省人大审议通过、州人大颁布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州委州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决定》,去年又列入红河州未来五年需要保护的十大文化工程之首。我们还编制了管理规划,规划着眼于持续拉动梯田的内动力,控制外来的无序干扰。
2、成立管理机构,加强遗产地管理。
红河州为了保护梯田,健全完善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州县两级都设立了管理部门,专人专项开展保护管理工作。在申报的过程中,也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2009年,我们向国家商标总局一口气申请注册“红河哈尼梯田”、“哈尼梯田”等品牌商标,在管理中采取特许使用、统一管理的办法。
3、加强宣传教育
申遗成功前后,国内外各级报刊、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哈尼梯田。编撰了梯田系列文化丛书:《文化解读哈尼梯田》、《哈尼古歌》、《可持续发展教材》等。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各种科研调查活动。针对管理者,我们举办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骨干培训班,“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宣传培训班等等培训活动。与此同时还开展了“走哈尼山乡、珍爱世界遗产”哈尼梯田秋收体验活动以及启动《手绘哈尼梯田》少儿科普绘画读本活动。
4、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哈尼梯田是一个农耕文明的产物,以前我们拥有一个封闭自给自足解决温饱的传统古老文化系统,但是现在是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时代,除了追求吃饱之外还要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冲击比较大,所以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问题就是种植梯田的动力在减弱,劳动强度太大、成本高昂、产量低、产品价格倒挂,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失,梯田农耕技术,正在无形中退化。这个我的感触很深,十年前,我去参加日本梯田协会的会议,有位56岁的农民问我,“我是日本最年轻的梯田农民,你们中国哈尼梯田的劳动力紧张不紧张,有没有出现外出打工的现象?”我说:“我们是农业大国进城打工是很正常的现象,劳动力不存在紧张的问题。”他说:“现在没有以后会不会有呢?”我没有很在意,但是今天深入下去看,传统的农耕文明面临着很大的危险。第二个问题是:内部动力在减弱,同时外部压力在增大。刚刚我们看到,森林、民居、梯田等的景色真的很美,原有的系统完全被打乱。由于我们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生态、水、耕地等问题以及各个方面矛盾亟待解决。
三、敢问路在何方?呼唤可持续的梯田旅游活动
哈尼梯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维护好梯田。梯田是生态文明的产物,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大地最壮美的风景——哈尼梯田。其次,要保护好传承好以梯田为轴心的农耕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哈尼梯田也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第三,传统的哈尼梯田,也要实现一产变三产的变革,要融入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焕发古老的新生。从旅游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互换可持续的生态旅游。
哈尼梯田的未来发展,从理论上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比如之前有一个做产品设计的公司,没有把红米设计进去,我就很疑惑的说:“连是最重要的梯田核心产品,红米都没有设计进去,拉动不了当地梯田农民劳动的积极性,这个旅游是不可持续。”还有一些旅游企业,虽然规划的很好,从食、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开展,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但是对红河地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老百姓的生活改善都没有起到贡献,对于这样的旅游,我想说还不如没有。所以从旅游的角度,我们特别希望,在策划、设计到运营,都能够突出我们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前提就是要梯田农业的稳定,开发以梯田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挖掘经济价值,展示文化内涵,让农民充分受益,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哈尼梯田旅游活动,应当以梯田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有利于促进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百姓增收致富;应当是旅游者遗产价值的认知、体验和分享的活动,让哈尼梯田的和谐价值更加广为传播;梯田旅游应当是农民为主体的旅游活动,让农民充分受益,有尊严地生活,世代耕耘梯田,耕耘和谐美好的未来。
哈尼梯田随着申遗成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一个亟待决绝的重要课题。
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im电竞官网集团跟大家交流、沟通、学习。 期待im电竞官网旅游研究院的各位老师、各位精英,为哈尼梯田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才智,成为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