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被认为是红色旅游年,各地积极制定红色景区发展计划,讲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名片。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红色产品,制定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了14.1亿。疫情影响下,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11%以上的市场份额。许多红色景点逐渐成为游客聆听红色历史、致敬革命英雄的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热度不断攀升,比如在革命圣地遵义,每逢节假日,遵义会议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街等景点游客爆满。
国内现有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综述
红色旅游区别于一般的旅游,红色旅游不仅仅是单一的旅游行为,红色旅游还承载着教育功能,有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作用。因此,红色旅游景区离不开商业化运营,同时又要避免过度商业化。
不同的红色景点开发有不同的开发模式,目前,红色旅游开发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 传统开发模式
传统开发模式是将红色景区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简单满足游客观光游览的需求,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的环境建设和氛围营造,实现游客学习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提升思想道德情操的目的。
2. 体验开发模式
体验开发模式更为注重游客的体验和参与,通过高科技、互联网的手段,将静态的历史进行动态展示,把想象变成“虚拟”的真实,使红色故事更精彩、更有内涵。比如,通过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的沉浸感和互动感,用全息影像技术再现红色历史画面,让游客在全息体验中完成对红色历史的探寻。高科技的手段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消解掉红色历史的沉重感,既达到了对红色旅游的教化目的,也实现了旅游消费的娱乐诉求,提高游客的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带给游客全新的游览体验。随着红色旅游开发日趋成熟,体验性旅游项目深度的开发将成为发展必然趋势。
3. 混合开发模式
传统与体验开发模式的有机组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项目,又注重体验参与型旅游项目。这种方式要求红旅企业改善和提高红色旅游景点的观光模式,改变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将单一的历史图片展示和物品橱窗式陈列转化为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重现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活化红色旅游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主动参与其中。
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近几年遵义、井冈山旅游增长迅速,跻身全国红色旅游区前列,为促进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各红色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与其红色旅游的横向对比分析,来为自身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1. 国企引领,商业化运营——遵义
遵义市基于特有的红色文化基因,于2007年成立市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设12个分(子)公司。该公司的企业性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开发平衡在了商业化和公益化中间,从商业运营角度发展红色旅游,致力将遵义市打造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集教育培训、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生态休闲于一体旅游目的地。
1.1 升级“红色文化+教育+产业”,打造红色培训新模式
与其他红色旅游景点不同,遵义创造性推出红色教育培训模式。在2016年,成立了遵义红色传承文化培训有限公司,全方位提档升级红色培训业务,成立“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组建了以高质量、专业化讲师团队,形成了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专题教学相结合的红培课程,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团体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教学产品,让学员到这里既可以身着军装,又同时进行实战性红色项目体验,通过身体力行修习红色文化。
依托遵义红旅集团产业优势,整合红军街、红旅客运、遵义宾馆等项目,完善红色培训产业背后的基础配套设施,整合红旅集团旗下自有酒店10余家,为学员提供票务、导游、交通、教室、住宿、餐厅等培训配套服务,为学员争取更多实惠和便捷,让学员们充分感受到遵义红色培训的特色。
1.2 延长产业链,融合多业态
遵义市以“红+N”融合发展思路,紧扣“红色文化”主题进行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有机融合当地地理环境、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遗址遗迹等特色资源文化,并借助科技、演艺、创意等方式,开发设计一系列红旅融合产品。比如与遵义文旅、遵义演艺集团等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土城等景区开展红色遗址遗迹观摩,组织观看《伟大转折》等大型情景剧。
当前,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院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大捷”“突破乌江”等红色旅游产品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的宣传营销,以重走长征路、爱国主义教育为延伸的经典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深受红旅市场欢迎,成为多数游客的选择。
遵义红旅集团依托集团资源优势及企业旗下平台资源,充分发挥集散中心、商业街区、智慧旅游等优势功能,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全方位产业链,形成了红色文化与教育产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红色文化与科技、娱乐文化的融合发展格局。
2. 政企合作、扶贫攻坚——井冈山
红色旅游兴起,促使井冈山依托深厚而独特的红色资源,推出了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井冈模式”。近三年,井冈山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9年井冈山共接待红色培训学员43.57万人次,培训人次连续五年呈现阶梯式增长。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热度排名中,井冈山多次荣膺第一。井冈山紧紧围绕“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奋斗目标,以旅游业为主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为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 红绿彩结合开发
井冈山旅游产业的成功,核心在于红绿彩结合的旅游开发模式,综合整理、结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利用独有的井冈山“红色”文化底蕴这一优势,带动区域内“绿色”自然资源风光的发展,加强对“白色”污染的治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红、绿、客、古几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红色朝圣之旅、绿色观光之旅、蓝色休闲之旅、金色成功之旅、古色民俗之旅等多样旅游线路。习总书记说过“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井冈山旅游开发既注重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保护,又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带动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全域旅游业的发展。
2.2 健全红色旅游产业链,活化红色资源
井冈山旅游致力于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开发,不断延伸红色教育培训精品线路,让区域内分布并不集中的红色旅游资源活了起来,开发建设了神山、坝上、大陇、大仓、长塘等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实现红色教学资源全域分布。
加强红色教育培训与文创产品、商业、农业等业态的融合,发展美食、住宿、酒店、交通、伴手礼、农特产品等产业,促进会展经济、休闲经济、教培经济等新型业态,实现了从单一门票经济到旅游综合收入经济的转变。在红色教育培训产业的带动下,游客在井冈山停留平均时间延长至4-5天,民宿小镇、红色培训、演出会展等多元项目主动融入旅游业,有效提升了二次消费,拉长了红色旅游产业链,增加了当地居民人均收入,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旅游综合效益屡创新高。
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总结
因地制宜,产业延伸
依托传统开发模式,进行场地资源整合,发挥旅游与红色文化互补功能,文化资源(会议会址、纪念馆博览园等)链接景区,结合红+绿、红+古等模式,协同当地特色,赋予各自产业以新的附加功能与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发展。
行业联动,产业重组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创新,而产业的创新是通过产业重组实现的。与文旅、演艺、教育培训等其他企业合作,打造旅游精品路线、红色教育情景剧、教育培训等产品,将单一观光游重组成为体验游,同时完善区域配套服务,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促进。
科技赋能,产业渗透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在红色旅游中嵌入科技,打造具有体验感和科技感的智慧产品,并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传播。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改善配套服务,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渠道、体验方式,将旅游产品从静态变为动态、无声变为有声,创新游客旅游体验,更好的展示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经典。
文化为基,产业升级
红色旅游植根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年轻化表达,红色旅游企业应当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旅游内容以及形式,打造以红色元素为主的活动项目,如举办红色旅游节、夏令营、唱红歌,寓教于乐,使年轻人易于感知接受,在互动体验中回望红色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依托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在发扬特色文化资源中彰显时代价值,切实履行好红色旅游企业的“爱国责任”。
编辑整理 | im电竞官网
新闻来源 | 北京im电竞官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事业七部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