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诗和远方 美好生活——文旅大时代的“前沿·政策·商机”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02
  • 点击次数:1743

2019年12月27日,“第七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三亚市举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应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诗和远方 美好生活:文旅大时代的“前沿·政策·商机”》。

大家上午好!

又一次来到旅游产业发展年会,非常荣幸有机会跟中国旅游报再次合作。今天到会的有政府领导、有企业,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界代表。总的来说,中国的旅游理论研究或者文化旅游方面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跟企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差距,所以我今天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哪些理论会影响到我们行业的发展,从政府角度需要推出或者尽快推出哪些新政策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以及对企业来讲我们有哪些新的发展机会。

三个理论

我想讲三个理论、谈三个政策以及三个商机方面的预测。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中国人口也出现了一个拐点。有一部分朋友可能知道最近我变成了网红,是因为我说“谁生五个孩子免试一个进北大”。这是开玩笑的话,但是我的基本观点没有变,就是中国现在不应该再搞计划生育,应该鼓励生育,还应该放开建设用地,特别是旅游用地、文旅用地,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为什么提出这两个判断?是基于休闲社会理论。我们已经由短缺经济进入了过剩经济,而现有的一整套观念、法律、体系、行政管理方法滞后于社会发展。农民进城造成大量的乡村空心化、宅基地不能进入市场,而城市内部的建设用地又特别紧缺,所以要有城乡的社会交换。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叫做居住旅游,这里我想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叫休闲社会?简单来讲就是一大半的人不需要找工作,也找不到工作。因为现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远程办公,可以不需要那么多人去种地、挖煤、生产计算机,主要做文化和旅游活动就行了。旅游已经不是产业现象,而是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步骤。

过剩经济有很多表现,比如农业过剩。实际上中国耕地不是不足,而是过剩,耕地只能种庄稼是非常落后的观念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为什么说耕地过剩?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现在吃一大碗面条、一个大馒头、几碗米饭的情况已经变了,过去每个人每年要吃300多斤粮食,现在只吃150斤,降了一半。这是城市人,而农村人的饭量也在下降,每年粮食消耗量由原来的250公斤已经降到现在的157公斤。所以中国对耕地的过度保护是土地专家、农业专家挖了个坑,给中央政府跳,给学术界或产业界跳。

另外,AI也是威胁。科技带来最大的威胁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比如出租车司机不需要了,律师可能不需要了,或者只需要一点点,大学老师也不需要那么多,因为可以远程教学了。所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传统观念,比如人多地少,这两个判断是错的。中国现在不是人多,而是面临人少的威胁,因为人口已经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该结婚的不结婚,该恋爱的不恋爱,该回家的不回家,独身的现象特别多,单身时代来临,“单身狗”对经济的作用跟短缺经济是完全不同。高城市化、低生育率是趋势,谁生五个孩子就该奖励,免费到海南旅游度假一个月。这种政策要出来,因为单身潮,我们经济转型的威胁非常大。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进入另外一个情况,面临一个地并不少,人并不多的情况,我们城市化的进程也很快了,就出现了一种双向迁移。迁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过好日子,农民进城想过更好的日子,市民想到乡下买独栋的建筑。什么叫城乡社会交换?就是农民把自己的宅基地出让给市场,市民谁想买就可以买。现在还不能,实际上政策的限制非常多。根据这种趋势,我们现在有一个学术上的理论叫居住旅游,它跟我们在城里面搞两套房、五套房不一样,是城里一套房子日常居住,周末度假一定要到乡下住。就连俄罗斯圣彼得堡这种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方,大部分市民也都在乡下还有一套房子。居住旅游和度假旅游有很大不同,度假旅游是别人的房子或者是一年换一个地方,居住旅游是自己的房子或者说不是自己房子,是租赁来的,十年二十年的,但是经常去一个地方。

三个政策

居住旅游的载体特别是环城市周边的载体就是第二住宅,要实现我们就要破除很多法律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土地使用期太短。农民是三十年一调整,不如给他六十年;城里的房子不要只七十年,可以给他九十九年。有恒产者有恒心,土地还是要放开来用。第二,特许经营。现在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地,特别是文物保护地不能搞商业运营。实际上现在文物保护法正在修订,但是第24条“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能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这个必须改。如果没有特许经营权,我们那些文物单位就空置着。比如我想搞一个世界游历图书博物馆,跟北京西城区文旅局要一个房子,看能不能给我放书同时做成文化场所,就遇到政策上的困难。文物保护法应该允许特许经营,用于旅游开发、文化创意,各种餐馆、酒店,欧洲那么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堡酒店都是作为旅游使用的。还有个政策就是高尔夫妖魔化。我们比较一下三个数据,中国14亿人,韩国相当于一个山东省,日本相当于我们两三个省,但是日本是2600个高尔夫球场,韩国450个,中国只有327个。我们现在进入了美好生活时代,要搞度假旅游,除了海口,其他地方搞高尔夫都很紧张,市长很容易担心把官丢掉,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要实现十九大、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不充分”就是高尔夫球场不够,“发展不平衡”就是光海口有高尔夫球场,其他地方没有高尔夫球场。

说中国地少是不懂科学,中国是世界上上帝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俄罗斯、加拿大是比中国国土大,但是气候冷、粮食产量低。中国各种指标都证明土地很多,耕地也很多,所以十八亿亩耕地的假设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说人口会增加到18亿,实际上只会到14.5亿;每个人每年吃的粮食,也在减少;而且粮食的亩均产量还在增加。只有这样的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发展才有机会,企业才会过好日子,特别是民企。

三个商机

三个新商业机会中的第一个,文化、旅游、文物、书店、咖啡馆、酒店的融合。中国的坏毛病就是一个土地只能有一个用途,法律上不允许混合使用,但是混合、混搭是新的企业最重要的一个增长点。比如说最近有一个书店+咖啡+线下约会的地方叫“言几又”,设计的意思。通过人为的设计可以把一个地方变成一个新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所以用设计的力量来提供更新的产品、更新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多种业态融合的,这是第一个机会。

第二个商业机会,环城的居住旅游开发。就是让城市周边的农民的宅基地统统进入市场,但是不要让大资本买太多过两年涨价卖掉,是市民一家一户跟农民进行自由交易。然后市民买了农民的房子以后再收房地产税,美国的地方财政就是房地产税,但是我们的产权是七十年,房子是你的,但地不是你的,那谁也不愿意交。你就给他99年或者120年,然后开始交房地产税就好了,这是很大的商业机会。乡愁怎么是乡愁?就是到乡村去居住,退休的、不当官的、教授退休以后统统回到老家去住。最后,沿着“一带一路”投资。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丝路驿站,形成“主客共享文化客厅”+“深度体验型现代旅游综合体”+“线上线下结合的商贸平台”,这个方案从西安到新疆,一直到伊斯坦布尔、罗马,这样一个大的体系,一百个丝路驿站,未来能够形成很多民企、国企、央企沿着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合作,进行以中国人的投资、中国人的管理、中国的客源市场为主,同时加强沿途国家和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民心相通的工程,这也是中国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产业方向。

我就给大家汇报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整理 | im电竞官网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