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长白山——中国最佳冬季山地度假目的地建设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2-07
  • 点击次数:429
  从2013年各大旅行网如携程、艺龙等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冬季出游的上升发展期。冬季是地域差异放大器,资源优势促成了我国冬季旅游“两头热、中间冷”的基本格局,其中东北(哈尔滨、吉林等)也是热门的冬季旅游目的地之一。
  一、长白山冬季度假游发展现状

  从长白山全年旅游发展一般规律来看,1-5月份、11-12月份均为淡季,6-10月份则集中了全年到访游客量的90%左右,但随着近两年旅游发展整体战略部署的调整,2014年长白山冬季游客的数量开始逐渐上升。虽然2014百度长白山热点趋势统计结果与长白山多年一般发展规律一致,活跃期仍集中在6-10月份,但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二、国际经验启示
  加拿大惠斯勒黑梳山既是知名的滑雪胜地也是度假胜地,具有雪质优良、地形多变、滑雪期长、高品质休闲、活动多样等优势。
  对于以滑雪等娱乐型旅游产品为主要吸引物的目的地,气温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景观的打造和活动的开发。惠斯勒地区1-3月及11-12月之间平均最低温度约在-6℃,极端最低温度约在-28℃。
  惠斯勒地区在夏季和冬季都是十分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优势就在于当地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发了类型丰富、品质突出、特色浓郁的旅游活动,让散客、家庭、团体、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都能找到适宜的参与活动。在滑雪期,当地从住宿、美食、交通、购物、设施等多渠道入手,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供多样产品选择。

  总体而言,惠斯勒地区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以滑雪为核心特色,丰富滑雪体验;创建全年浓郁休闲氛围;通过大型赛事展现当地特色、塑造品牌;文化活动多样;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国际知名冬季度假目的地如马特洪峰、策尔马特小镇、霞慕尼等也都表现出相似的发展特征。从北美和欧洲冬季度假目的地的特点来看,吸引物(景区)、设施和服务是冬季度假目的地的三大要素, 同时小镇是冬季度假目的地的重要载体。
  三、长白山冬季度假目的地建设条件综合分析
  从气候条件来看, 2014年1月份长白山平均低温为-23℃,极端低温-29℃,明显低于惠斯勒地区冬季-6℃。
  从资源条件来看,长白山拥有欧亚大陆北半部分基因库的宝藏,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并且有9个月的冰雪覆盖期,雪期长(145天)、雪质好,同时拥有天池、瀑布、温泉等丰富景观,被誉为东北亚富士山,作为建设冬季度假目的地的资源优势是独一无二的。
  但仅有资源优势并不足以支撑长白山成为全国著名的冬季度假胜地,立足优势,通过发展规划提升,将降雪、温泉、火山、养生、文化等因素相结合,开发丰富的冬季旅游活动,能够明显增加长白山的竞争优势。
  四、长白山旅游发展定位

  im电竞官网旅游景观规划院对长白山冬季旅游发展定位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山上的自然观光和生态旅游为支持,以山坡滑雪运动和山谷温泉养生,山麓冰雪文化,东北民俗文化及朝鲜民族文化为主要旅游产品,以旅游小镇为依托,集滑雪、观光、温泉、度假、娱乐及购物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中国冬季最佳山地度假目的地。该定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的趋势,是一个十分具有竞争力的定位。



  首先,从旅游市场发展规律来看,一级市场为观光旅游;二级市场为海滨度假市场;##市场为上山滑雪的冬季度假市场。其次,随着十八大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战略的提出,将会催生大量的中产阶级。该阶级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将成为未来冬季度假的主要客源市场。
  与九寨沟、黄山、张家界等相比,长白山夏季竞争优势相对较弱,冬季才是长白山度假旅游的核心优势所在。将长白山打造成为全国最佳山地度假目的地,建设成为以东北亚为主要客源市场的冬季旅游目的地是长白山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重点。
  在该定位的基础上,长白山需要实现一些转变:1. 由单一季节旅游(以夏季为主)向全季候旅游的转变;2.由单纯观光旅游向全体验旅游(集观光、度假、娱乐、休闲、购物)的转变;3. 由单独天池旅游向全景长白山的转变;4. 由简单游客增长向全产业素质提升的转变;5. 由区域型旅游景区向终极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五、长白山度假目的地建设的战略意义
  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GDP 比重。东北却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已经不能再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下一个阶段,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重点一定是以服务业为主。以服务业引领的大长白山地区的现代化过程对于吉林全省的产业转型都将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