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好的城市?中国的城市怎么了?未来的城市会怎么样?明天,我们的专业向何处去?如何发展成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在此文中,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城市诞生开始,就不断地在自我蜕变,自我更新,城市今天又站在新的蜕变和转型关口,又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的经济进入到新常态,未来的中国城乡如何通过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演讲的话题是城市蜕变到再生,希望中国的城市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一、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由不同背景的个体组成的多元文化的公共聚落。城市不仅有政治行为、经济行为、防卫行为、更重要的还有文化行为和社会行为,所以城市是人类文明不断衍变、发展的载体、同样是物质和文化遗产的诞生。
二、什么是好的城市?
城市功能的承载是通过空间来体现的。城市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始终在不断地变化,并且没有一个终极的状态。那么,什么是好的城市?好的城市需要充满公共的包容性,人们能够在公共的空间中得到学习、发展、娱乐、休闲、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公共交往空间相对与私密空间,对于城市的优劣至关重要。优质的公共交往空间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和谐的城市氛围、非常多样的建筑和景观的识别性,充满人文关怀的场所,以及人的尺度的空间。这是世界上普遍认为的好的城市。
三、中国的城市怎么了?
每个人对好的城市在此基础上都有更侧重的标准。现在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的话题,中国的城市,我们生活的城市空间,到底品质如何?我们的城市距离理想的距离有多远?或许对于城市的评判存在个体差异,但以下几个方面绝对值得关注:
环境恶化
雾霾在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城市面临的普遍的问题。PM2.5已经成为穹顶之下的人类天敌。除此之外,2012年北京的721,北京,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但在夏天暴雨来临的时候,那场暴雨却夺取了几十人的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每况愈下。是谁造成这场巨大的灾难,揭开这个潘多拉盒子的其实就是人类自己。
千城一面
下面这张照片大家基本上在中国的任何城市都能够见到,你基本上很难辨认出来是哪个城市,类似的建筑、类似的空间形态,空间的局部差异性被整体的雷同性遮掩起来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历史空间被尴尬地抑制和替换,更多的城市呈现出贪婪的表情,过剩的高层住宅空置的摩天写字楼,构成了密不透风的水泥丛林……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人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很难得到身心的健康和灵感的绽放。
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随着粗放型的城市发展也在不断在恶化。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现在很多中等城市,甚至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交通拥堵也很严重。低效的出行效率已经变成中国城市的通病,过于偏倚的以车为本的机动化严重地伤害了我们的公共空间,道路越来越宽,以至于自行车和步行空间都被停车占据,在街道上完全没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车进人退的拥堵城市不是好的城市。
公共艺术粗俗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城市艺术哗众取宠的倾向愈演愈烈。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公共艺术雕塑,为了吸引眼球,无视非常粗俗、缺乏内涵的本质缺失。这些公共艺术带来的非常严重的文化污染、潜移默化地了影响了很多儿童的眼睛,扭曲了对美的认知……缺乏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公共艺术环境,能算好的城市吗?
文化丧失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低收入地区被当作危改区、棚户区拆掉,造成了承载城市文化的最基本单元院落/胡同被快速地蚕食掉。大量本地人群,被搬离故土,和记忆和生境分开。在城市化的技术层面,一个应该非常关注的理念叫Localization,即本地化在中国却背道而驰,外来的力量粗暴地改变着本地的肌理、空间和场所感,文化的密码被无情地删掉,城市文明的源动力在瓦解和坍塌。
中国的城市急需蜕变
从上面这些照片看,我们当下的城市百孔千疮,生境恶化、交通堵塞、艺术粗俗、文化沦丧、特色缺失等等,因此,中国的城市一定是在发展理念和规划设计技术路线方面出了问题,才造成目前高成本、高投入、高风险的尴尬状况。这与我们理想的城市有很大的反差。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城市更新,非常必要。但必须认识到其艰巨性和复杂性。,非常令人值得警醒的是:如果按照过去运动式城市的更新去改造,中国城市可能会滑向更大的深渊、积重难返。
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我们的GDP全世界第二,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感受却不幸福?这是因为我们的城市不是精明的城市,很多建设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土地财政造成高房价、高维护成本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套路性的流水线快餐式规划设计造成城市个性丧失,不切实际的过度设计没给城市带来丁点好处,反而留下了污染、过剩的钢筋、水泥和巨大的维护运营成本。
只有蜕变,城市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四、未来的城市会怎么样?
我们来看未来的中国城市,通过网络收集的大数据信息分析,中国的人口聚集地区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密度、产业呈现差异性,在西部地区大片地区基本都是沙漠、绿地,所以中国未来主要的城市发展将呈现梯度分布,未来的发展不会再像改革开放初期的非理性蔓延和无限放大,而是需要基于理性的战略分析和科学规划决策。
在产业上来看,在人口聚集比较高的地方,工业化造成环境已经比较恶化,城市化程度比较高,这些地方适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中部地区,能够接纳产业转移,人口回流。西部地区更多是生态涵养。未来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一定是基于生态环境、基于人口、基于产业、基于交通、基于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流动性来形成的战略决策,未来的产业链不应该是各地的激烈竞争,而应该由整体的互动,这样的协作,在信息时代变得可行而容易。
五、未来规划设计何处去?
未来的规划设计,不应该仅仅是权力和资本的工具,更应该成为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手段,建筑合格景观设计应该更绿色、简朴、平和。绝对不是再以高大上为发展目标,未来的建筑应该向小、精、美蜕变。未来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更集成、更简约的生活方式。因为电子商务、互联网已经并且还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去花很多资金、时间、很多的物力去建很多的商场。
目前中国现在的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是将近3亿,60岁以上的是3.5亿,到203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5亿,中国将有一半是老年人,老龄化将非常严重,所以未来的社会必须面对老龄社会,需要对老年人有更多的关爱。在日本,已经在研发护理的机器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将来人要去做什么?一定是去从事更有创造力的工作,人在空间和行为上将得到更大的自由。
我们需要城市能够有更多的创意、交互空间,城市需要把现在很多的消极的场所在城市中变成积极的场所,城市更新需要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需要创建更多的艺术人文场所,需要更加精明的土地使用、需要稳静化的绿色交通、需要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而不是仅仅把棚户区拆掉,去做劳民伤财的城市化妆。城市更新应该去关心现存的那些消极的、没被高效使用的公共空间。通过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把这些消极的城市空间变得积极,用适度的代价让城市更加安全、舒适、集约、高效、美观、永续,这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六、如何发展成一个健康的城市?
城市到底要靠什么样的方法完成蜕变?个人的观点是通过多学科的城市规划设计来解决,只有通过整体的城市设计才能解决现存的综合问题。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是用规划、建筑、交通、艺术、生态等多学科来创造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协调统一,创造的非常健康、积极、有活力的公共城市空间系统,我认为在中国要通过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来创造、面向未来的活力城市。
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和传统的城市设计有几个方面的不同,传统的城市可能更多的关注于物质空间本身,他强调空间形态的优美,强调单一地区的吸引力。可持续城市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更多方面的去看城市问题,与多学科紧密相连、协作,把城市设计作为未来开发和管理的前置,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可持续城市设计应该是热爱土地和文化的,同时面向未来的城市应该加入科技和艺术的力量,创造以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过去中国的城市是以GDP为主体的空间,而不去关注人,以人为主体而设计,未来应该让人有更多的对城市有拥有感和自豪感,另外将来可持续的城市应该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的一种方式去塑造建筑和景观,而不是现在用这种奢华的建筑景观,要可承受。
案例一:重庆主城两江四岸
城市特性:重庆山城下的滨水文化,包括码头文化、工业文化等均在这大山大水的空间中演变和展示。
存在问题:城市发展对重庆山体和水环境造成的破坏,人文活动与公共生活空间逐渐脱离水岸
1.特色文化遗产和码头建筑随城市发展而被遮掩;
2.沿江工业遗产未受到充分重视与再生利用;
3.两江作为文化载体的水空间资源而未得到深度挖掘。
项目目标及发展策略
项目目标--从多个尺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框架
一、宏观层面:构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城市整体框架
二、中观层面:建立特色分区和城市设计框架,突出重要项目
三、微观层面:进行局部设计指导,优化滨江城市景观
发展策略--构建以生态与人文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一、激活生态-重新构筑大山大水的城市可持续生态框架
二、引导开发-以重大公共及文化旗舰项目引导沿江开发
三、强化风格-构建分区意向强化沿江不同区域景观特色
案例二:首钢工业区
规划目标:最富魅力的滨水新区
通过沿永定河岸营造舒适的城市步行环境,创造多样的公共场所,鼓励多样的建筑景观风格能将此打造为京西最富魅力的滨水休闲新区。
最具综合价值:运用TOD开发理念,鼓励公交站点周围高密度的混合开发,使交通设施与土地使用充分整合,最大化地提升土地的价值和城市的活力。
宜居的绿色社区:通过鼓励多样的城市功能有机混合,提供多样的办公和住宅类型创造一个让人们可以尽享生活和工作的温馨社区。
可持续的典范:通过可持续规划评估整合模型对概念方案的开放空间可达性,公共交通可达性以及职住平衡性方面进行量化评估,并通过综合技术实现低碳、节能、节水的目标,使之成为城市综合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区。
结语:未来的城市更新,需要思想的智慧和行动的理性。需要关注:
生态环境和绿色基础设施
创建艺术都市和文化社区
创建稳静化的公交系统
精明的土地使用和空间形态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场所
可持续的运营和维护
来源:im电竞官网国际咨询集团旅游规划院根据李凤禹的讲话内容整理。